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万勇
[导读]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计算,计算是数学的基础
        万勇
        织金县三甲街道白泥坡小学  552100
        摘要:数学的学习离不开计算,计算是数学的基础。新课标教育改革以来,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如何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快速计算是当前教师的教学目标。但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不理想,教师在注重学生做题量的同时,也应该改变计算题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入手,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常见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引言
        新课改以后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应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开展数学计算教学,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计算方法,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思维习惯,确保学生通过有效的分析与思考,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计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学生容易抄错数字或符号
        在数学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这种问题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学生看错或认错题目,比如将加号看成减号,忽略隐藏信息,将数字看漏、看错等等。另一种是书写错误,这种问题往往不是源自感知,而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出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脑海里接收到了正确的信息,但是输出形式却是错误的,因此导致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计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觉得没有什么方法可讲,只需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公式并多加练习,就能达到掌握计算方法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灵活运用方法,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公式,不能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千变万化的问题当中。
        (三)学生计算速度太慢
        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也是计算题教学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学生的计算速度主要与学生的个人能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的性格特点三方面共同决定。如果基础不牢导致学生个人能力不足,计算过程无疑会变得缓慢;如果是学生心不在焉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也无法有效提升计算速度;最后,如果学生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总是对自己的答案不确定、不自信,反复的验算就会影响整体的做题时间。


二、面对计算题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通过对比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中有许多具有相同性质或者相似性质的知识点,尤其是计算类知识,具有更多相似之处,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要善于发掘知识间的相似性质,利用类比法与对比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对比思考,并总结出知识间的规律,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思考方式,更加牢固地掌握计算知识。在进行类比法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顺便带领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20以内减法》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回答计算题13+7=?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20以内加法的知识顺利计算出结果等于20,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联系今天学过的知识,将这道加法算数题转换为减法算术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列出20-13=7和20-7=13,在学生顺利列出减法算术题后,教师请学生将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学习,请学生分析这两道算术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可以总结出,前面加法算式的和就是后面减法算式的减数,通过实际算术题的类比,学生也能顺利发现加法公式与减法公式之间的关系,类比教学法与对比教学法都能够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和类比直观地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并灵活掌握计算的方法,促进学生计算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巧妙激发学生对计算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数学计算题的积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计算。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从一个问题入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游戏或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兴趣。小学生的天性都是爱玩和好动的,因此教师可以将计算题融入游戏中,如果能巧妙利用他们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就能带给他们解题的动力。最后,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引入相关数学家的名人轶事,以此来吸收学生的注意力并活跃课堂。
        (三)引导学生领悟算理
        准确的计算建立在对算理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计算原理。具体来讲,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联系实际,讲清算理。例如,在学习带括号的计算题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了30个苹果,小明吃了3个,妹妹小花吃了5个,一共吃掉了8个,问计算剩下几个苹果时是否可以直接写成“30-3+5”。这个时候学生就能意识到括号的意义,对括号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其次,通过多媒体直接演示。在教学中直接用多媒体呈现计算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展示思路,厘清算理。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自己的方法解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也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来说,教师要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还要采取优秀的教育手段,使学生在数学计算兴趣的调动下实现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比如运用微课、情境再现、与实践结合等教学手段,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牛淑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点滴体会[J].考试周刊,2020(97):87-88.
[2]郑丽芳.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考试与评价,2020(12):142.
[3]蔺亚慧.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J].新课程,2019(47):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