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醒 杨霖怀 李国梁
同济大学 上海市 200092
摘 要: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日益多样化的价值观与相对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挑战,各种价值观的呈现和传播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之间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遭受戏仿的挑战。围绕巴特勒对表演性的阐释,探讨捍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与表演性理论的联系,有利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意义和思考捍卫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办法。捍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的研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与传播方式,坚守网络思政的阵地。
关键词:表演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当今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表演性理论的视角,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是如何受到冲击的,又该如何应对。
一、表演性理论内涵
表演性理论最初是由英国语言哲学家约翰·朗肖·奥斯汀开创的“语言行为理论”发展而来的,其认为语言除了陈叙(constative)之外,还可以是“施事”(performative)[ 英文单词“performatIve”和“performativity”在不同的学科和语境下有多种多样的译法。在“performativity”理论的研究中一般将其它翻译成“表演性”或者“操演性”。(参见【美】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颠覆》,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1月,第1页和第8页。)至于“performative”在早期语言学里的运用,则将它翻译成“施事”。(参见何成洲:《巴特勒与表演性理论》,载《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第132页。)]的,例如法官宣判、司仪主婚,就是由社会规范赋予了语言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y),使得语言有能力改变事情的结果。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对语言行为理论中的“施事”行为理论进行了批评和解构。一个施事的话语如果不具备重复性和可引用的特点,那语言是不能实现其功能的,这为表演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演性理论广为人知是得益于美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别研究中的运用。巴特勒的表演论认为,语言是可以塑造主体的,但这种言谈行动需要权威的支持。也就是说,表演者的表演是对语言的引用(citation),这种引用不一定有效,但是引用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象征系统,先于具体的言谈(utterance)。[1](P2)来看阿尔图赛(Althusser)的召唤(interpellation)故事:某人在街上行走,身后有警察大叫“喂,那边的人!”那人回头,认定警察叫的是自己,从此成为了被权力(为警察所象征)所召唤/塑造而出的主体(subject)。[1](P3)警察的言语是一场表演性的言谈行动,那人回头的行为就意味着那人的身份在警察的言语过程中被塑造了。而警察只是语言的引用者,并非权利本身,其本身也是被语言塑造的另一个主体。主体是被建构的某些规则所支配的话语的结果,规则是在意指不断被重复所塑造的结果。[1](P189)规则与主体之间是由表演相连接,主体通过不断重复表演塑造及巩固了规则。已经被塑造的主体则根据已形成的规则,通过表演的形式,建构或者重塑主体。规则-表演(引用)-主体,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上可以做区分,实际上却是一个不断流动着自我完善与巩固的完整过程。
如今表演性理论已经被引入政治、法律、文化、语言等各个领域,表演性理论早已超越了其原始含义。笔者围绕巴特勒对表演性理论的阐释、应用和剖析,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受到的挑战和应对。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与表演性理论中的戏仿
当社会现实矛盾,遇上文化交汇、思想渗透,国内外错误思潮与观点交织,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复杂的意识形态,[2](P47-48)社会主义方向、价值判断、理论观点就会产生动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受到冲击,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便是从“可能性”中产生的“能动性”,是滋生颠覆规则的温床,加以表演性理论中的引用与重复,便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产生冲击。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要面临以下的挑战:
一是日益多样化的价值观与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之间的挑战。
西方某些势力抓住了“颠覆规则的可能性”,利用中西方的差异,披着文化交流的外衣,植入普世价值观、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新闻自由等这些具有西方体质特色和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并进一步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谣言。而滞后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局限,其无法在第一时间指引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在此间隙,这些非主流的价值观,甚至是错误的,有毒的价值观便有机可趁,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影响、颠覆主流价值观的地位。
二是各种价值观的呈现和传播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单一的传播方式之间的挑战。不良价值观的传播方式是灵活的、多样的,尤其是随着新型媒体的兴起,这些言论以微博、微信为媒介,依靠某些公知、网络大咖作为载体,蛊惑社会个体转发,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可能并完全具有颠覆和瓦解原有规则的巨大能量,作为渺小的个体难以察觉随手点赞和转发的背后是在助长其他意识形态的侵入。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语言传播形式和传播工具上相对正式而单一,吸引力较弱。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充斥着人生的每个阶段,但由于教学人员和教学方式的参差不齐,容易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综合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遭受表演性理论中戏仿的挑战。一方面国内某些错误观点并未认识到西方社会与我国国情的差异性,无法辨别西方某些势力总是企图运用资本主义理论价值去衡量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事实,一味机械地西化。另一方面是国内一味地极端推崇儒家学派,不辩糟粕的有害的崇古文化。在巴特勒的表演理论中,这些都可以归类为戏仿,是可笑的。前文提到颠覆身份的可能只存在于重复的意指实践之内,而只有产生颠覆性的重复,才能打破固有的规范。运用意指的能动性,通过戏仿的实践和重复,来完成这种颠覆的可能性。[1](P190-191)但是戏仿就其本身而言并不构成颠覆,一定有某种方式让我们了解什么使得某些形式的戏仿重复具有破坏性、真正造成困扰,而又有哪些重复形式被驯化、作为文化霸权的工具重新流通。[1](P182)例如近几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这是一种有效的戏仿。当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使得与群众的关系紧张,人们认为其经济利益与民主权力受到侵犯时,群体事件会因为一个导火索而更容易爆发。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但社会管理方式却跟不上步伐,这类被植入其他意识形态的戏仿会被此起彼伏的模仿,使得有害的“文化霸权”不断流通巩固。
三、利用表演性理论捍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对策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与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矫正的本领与能力。[2](P45)说到底就是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掌握,是主流价值观成为主导。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指责西方某些势力用资本主义的理论去衡量我国,但我们更需要直面这些问题与挑战,不断加强建设,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的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夯实主体建构论的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的研究能使得社会规范体系在表演性理论指出的引用、重复的表演过程中,减少变异的可能性,更能有理有据地应对已经发生及未产生的变异。郑永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课题及应有态度》[3](P4-5)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有一下几方面: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强调人民地位和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在思想政治领域尤其要关注的是社会思潮的影响,郑永廷教授把其视为在社会发展形势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并不断变动的变更性前沿课题。
二是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与传播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给人严肃、难以理解、枯燥的印象,使人敬而远之。要消除这种错觉,使中小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获得乐趣,大学生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所吸引,广大人民群众主动阅读、踊跃讨论、转发关于党和国家的理论成果。这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方法和传播方式。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改善中小学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方式。再者是要结合新媒体的优点,运用表演性理论中强调的丰富的表演、展示的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形式,加深党和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通俗能懂的程度、平民化的广度、植根于民众的深度。
三是要坚守网络思政的阵地。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是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另一方面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难以辨别与管理。有些错误的、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意识形态往往披着文化宗教的外衣,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普通群众难以辨认,经每一次转发和点赞,可能成为阿尔图赛故事中被召唤并回头的人,再通过转发达到引用的目的,使得错误的观念、价值观、意识形态在公众舆论场所蔓延,从而不断冲击和挑战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守网络思政的阵地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每位网民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觉悟,学会辨别和剖析网络信息,不盲目跟风、转发、点赞。网络思政的阵地亦是要靠相关的制度管理和约束,甚至是法律的规范和责罚。
参考文献:
[1] [美]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2]郑永廷,曹群.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话语权与主导权[J].思想理论教育,2015,(3).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前沿课题及应有态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
作者简介:
李柳醒,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法学理论方向。杨霖怀,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李国梁,同济大学本科生院,助教,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