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促学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陈曜勇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陈曜勇
        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325204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为了实现学生绘画能力、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美术素养。以导促学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针对以导促学模式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其在创作和欣赏美术作品时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利用以导促学的优势实现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针对美术知识的应用练习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升核心素养。良好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并不清楚预习的内容及其重要性,教师应该针对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合适的预习内容,让其在接触生活的过程中加深对美术学科以及需要学习的知识的理解[1]。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应该注重其内容的具体化和方法的灵活性。学生在接到预习任务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需要教师帮助其产生基本的认知,明确预习方向,而预习的内容也不应过于死板,只要能够完成预习目标,学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于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缤纷花布”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花布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设置“寻找花布”的预习任务,提出“同学们回家看看有没有好看的花布,观察它的图案。”可以提出“让父母帮忙寻找”避免为了拿到花布而将有用的布料损毁,预习内容的具体化。教师通过提出“看看利用什么办法可以将这种花布图案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自行寻找解决办法,并没有对具体方法进行限制,可以采用照照片、画在纸上或者直接剪下一块布料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预习任务并实现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提升参与感
        小学美术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但是需要针对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不仅要通过思考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还需要利用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清晰地表达[2]。部分学生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严重影响思想的交流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其张开嘴、说出话来。学生在完成艺术创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其站在讲台上,大声地将自己绘画时的想法和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阐述,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在“卷纸动物”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创作前就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创作中思考每个部分的含义,争取在上台讲解时能够分别讲出不同位置的卷纸能够代表动物的哪个部位。创作环节结束后,教师将讲台位置空出来,留给学生将自己的卷纸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其站在讲台上大声地将自己做的是什么。

针对不知道说什么的学生,教师可以用问题进行引导,比如“你做的这是什么?”“做四条腿的时候用的是什么颜色的纸?”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参与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三、先点拨后总结、提升思考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将现成的知识内容捧到学生面前。在动手练习之前,教师设置一个思考的问题,让其在思考中先对自己要做的东西进行想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着重注意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创作作品。在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知识总结活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针对制作方式、设计理念等内容进行总结,最终归纳到相应的学科知识中,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先让学生产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和经验总结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笔筒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知识点的拆解和整合设计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先进行点拨:“同学们可以先看一看平时使用的笔筒是什么样的,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再提出“想一想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笔筒,你想用它来装什么?装多少?”学生在思考时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雏形,将其付诸于实践中。总结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寻找规律,总结出笔筒的作用和价值,挖掘其中的美术知识,还需要让其了解自己是如何获取知识的这一过程,深刻理解学习的方法,对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积极鼓励
        评价环节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需要针对美术作品进行评分,还需要利用评价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并寻找合适的改进方法[3]。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观察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采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促进其产生良好的学习欲望。评价者并不局限于教师,可以实现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作为评价者,引导其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作品,拓宽视野,对美术知识的应用价值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纸版画人像”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将评价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评价方式将自己的纸版画和他人作品进行对比,比如“看看他做的纸版画完整吗?”“是否突出体现人物特点?”评价的标准并不是统一的,在进行基础性内容的评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画作的创意性、趣味性等内容进行点评,给予一定的奖励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并不是为了选出最准确的评分,而是在评价过程中总结相应知识点,加深对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的理解。教师结合学生做出的评价进行总结分析,采用激励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美术教育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却是一门可以有效提升审美能力、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以导促学的教学理念并有效落实,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课学习的乐趣,不仅能够绘制具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还能够提升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群.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想象画教学[J].中国教师,2020(S1):161.

[2]柏淑杰,孟凡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师,2020(S1):7.

[3]李健,于泽元.“美术表现素养”呈现与认证:基于小学年龄段的考察[J].中国美术研究,2020(04):145-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