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学生想研究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利玉琴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利玉琴
        河源市第二中学  517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本文主要从预设的角度展开论述。预设学生想研究的问题,这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预设
        
        凡事预则达,不预则废。预设指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教师要根据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预设,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的,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中生成的各种可能性,做到胸有成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浅析:
        一、学情的预设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教师应俯下身来,以学生的视角审视主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读懂学生,不仅是要读懂他们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还要体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只有深入地了解、研读学生,才能够准确、清晰地找准学生认识新事物的思维衔接点。正如杜威所言:“真正的思维起源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思维的发生不是依据普遍的原则,而是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的。
        能够读懂学生的教师,才能真正预设到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相结合,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时,教师的教学设计恰恰满足了学生的基本需要。从而教学必然是有过程的,师生必然都是有体验的、真正参与的,学生也都是有收获的。
        
二、学习目标的预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显然,学习目标的预设应是多元化的。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生长,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找到两者之间的桥梁,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如何缩短学生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改变原有经验“陌生化”的局面,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真实面貌?关键是善于设计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真实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数学源头,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又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在设计《捐书活动》一课时就思考:捐书活动的生活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举办捐书活动?捐书给谁?于是,设计课前出示了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图片,这些艰苦的场景必然打动学生,引起他们对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关爱和怜悯之情,想通过捐赠物资奉献他们的一点爱心,帮助贫苦的孩子们,所以捐书活动就油然而生了。并且学生对比自身优越的学习条件与贫困山区儿童艰苦的学习环境,会更加珍惜当下,好好学习,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三、学习方式的预设
        在小学阶段中,数学知识主要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四大模块。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灵活预设自学辅导、同伴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交予学生,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把知识要点剖析得更透彻。预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情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为教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发挥重要作用。
        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为让学生充分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结论,则必须设计实物情景模拟,让学生实际感受其中的奥妙;又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这一单元时,课前要先带学生到操场上去辨认东南西北,观察操场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景物,然后再回到教室里,通过展示学生不同的记录结果,学生由此生疑:为什么站在同样的地方,面向同样的方向,大家记录的情况却不尽相同,而且都没有错?由此过渡到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讨论现实中的方向与地图上的方向是如何关联的,帮助学生体会地图上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四、问题串的预设
        问题串就是指围绕着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反应,教师对学生生成的资源采取有效指导,促进学生不断达成目标。在预设问题串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提问,问题要由浅入深,逐渐深入,而且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要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抛出问题,同时也要结合课堂生成的问题及时提问。
        如我在执教《认识角》这一课时,屏幕出示剪刀、钟面和红领巾的图片,师生一起找出藏在这些物品中的角后,设计了如下问题串,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
        问题1: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个角藏在什么地方吗?
        问题2: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问题3:这些角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通过师生讨论这些问题串,更进一步理解了角的组成,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至于问题3,则是为下节课角的大小做铺垫,我们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把整节课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数学课堂要给学生留下问题,没有问题的课不能算是成功的课。
        总之,站在学生的角度预设,当数学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真正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周汉琴.预设:深度学习的应然诉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优化策略[J].名师在线,202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