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公信力与新闻报道中民生问题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李珊
[导读] 新时期媒体传播在互联网的涌动下发展了很大的变化
        李珊
        日照报业传媒集团  276800
        摘要:新时期媒体传播在互联网的涌动下发展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这也要求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做好更符合时代脉搏的新闻报道。而且现如今在我国媒体融合的环境之下,新技术代表媒体融合的先进生产力,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方式,民生新闻报道是关注民生领域重要的新闻渠道。所以在新的环境之下为了做好更好的内容报道,就应该让良好的技术服务于传统媒体行业,并在舆论的正确引导下发挥出新闻工作者的良好作用,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基础,大力创新和优化传播手段,实现新闻娱乐的价值,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和影响力。有效吸引更多的读者,发挥其资源优势,坚持不断进行改革,适应时代的进步发展,促使其符合经济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媒体公信力;新闻报道;民生问题
1 媒体公信力与新闻报道的民生问题分析
1.1 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变传统媒体报道的形式
  融媒体环境下,媒体是平台,新闻从业人员则是连着民生领域和人们视野的“桥梁”。要做出“好新闻”,就必须要提升        自身的专业技能。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以往新闻报道在外采拍摄后,还需要进行视频剪辑、配音播报等后期制作,才能通过电视呈现给受众,观众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得新闻资讯。而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从业者需要转换工作思路,不断学习掌握新媒体使用技术,让民生报道中的资讯内容通过新媒体手段第一时间传达给观众,打破时间、空间壁垒。此外,民生热线新闻报道中,新闻从业者需要完成相应的采访工作,并对采访的内容进行编辑,最后还需对新闻进行发布,这样采、编、发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几乎都离不开新技术。采用新媒体手段报道民生新闻,对新闻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铁必须自身硬,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培养自身的采访能力、沟通交流技巧、文字编辑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专业素质。在新闻的呈现方式上,还要摒弃传统的固化表达,结合当下民生背景恰当用语,凸显新闻信息的时代感,拉近新闻与受众的距离,彰显新闻的价值与魅力,使新闻受众广泛化。
1.2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民生新闻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有表达诉求,很多信息都在各种新媒体载体上有        所呈现。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很强的职业敏感性,从网络信息中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例如,隶属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的洛阳网,就开辟了“百姓呼声”板块,通过对各类民意民声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集中通过“百姓呼声”频道进行传递,实现民意民声与市政府各个市直机关、各县区政府、各公共服务单位的直接沟通和良好互动。新闻从业人员可以从平台上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民意民声,对其背后的新闻线索进行实时、实地走访,不断挖掘线索背后的价值,进行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让百姓的诉求通过媒体的力量发声。通过媒体的形式,让大众的心声传播出来,使其能够与社会实现更加近距离的交流,丰富传统的交流手段,发挥出新媒体平台的良好作用,促进我国新闻行业的良好发展,拉近新媒体平台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更加容易地传播出自身的心声。


1.3 创新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做到新闻求真务实
  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新闻从业者需要把握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特点,积极吸取精华,对新闻传播的方式进行优化。新闻        从业者也可以利用从各种新媒体手段,直接与受众互动。以往不论是电视还是报纸,都是一个信息扩散的过程,很少直接得到受众的反馈。但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直接和受众一对一地互动,及时了解受众的信息接收效果、使用习惯、喜好风格等。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反馈,能够帮助新闻从业者知晓自身的不足与优势,不断对新闻播报内容进行调整,有效地提升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尤其是信息采集能力,从而使新闻从业者做出更多有内涵的内容,客观真实地展现出社会生态和民生。针对新媒体环境的特征,在社会与生活中挖掘新闻资源,为群众提供与编辑具有时代特征的民生新闻,并且积极传播正能量。在深挖资源的过程中,作为新从业者需要时刻谨记新闻资源的社会价值这一属性要求,只有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闻,才值得去进行报道。
1.4 建立健全完善的传播体系,丰富管理体制
  在我国新媒体环境不断变动的社会环境之下,传统媒体在不断的发生改变,所以传统媒体为了紧随我国社会的发展应该要        做到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同时也应该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力求更好的对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行管理。而且新闻最重要的也是传播,所以应该丰富管理体制,为其实现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保证。首先应该构建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建立统一的多媒体采编平台,从内容和形式上来丰富传播形态,实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和广泛性,打造良好多元化的传播路径。此外也应该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做好角色定位,充分重视其发展特色,使其媒体更加适合我国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新闻工作者也应该积极的拓宽其思路,转变新闻工作的观念,在其工作的过程中认清自身定位。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突破传统的机制制约积极重视历史发展转型期的良好作用,巩固社会主流思想,积极传播正能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传播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在这种形势之下,民生新闻也不断受到很大的挑战,同时提升电视新闻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变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地方都会采用新媒体进行传播的手段,但是尽管如此,新闻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始终做到把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放到首位,做实内容体现出新闻的特点,这样才能传播正能量,为社会人群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始终体现出新闻的真实,强化新闻的公信力。而且也应该做好社会民生新闻的报道,因为民生新闻是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新闻,所以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做到真正贴合群众关注民生,这样才能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促使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波,彭杰.新媒体使用与传统媒体使用对媒介公信力影响的比较研究[J].特区经济,2016(06):65-68.
[2]肖松琼.新媒体环境下虚假视频新闻及其成因分析——以《新闻新闻从业者》“年度十大假新闻”为例[J].新闻前哨,2019(7):12-13.
[3]张玲.媒体公信力应彰显人文情怀——以《伊犁日报》民生新闻注重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17(03):74—76.
[4]肖松琼.新媒体环境下虚假视频新闻及其成因分析——以《新闻新闻从业者》“年度十大假新闻”为例[J].新闻前哨,2019(7):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