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的“角色”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7期   作者:郝彦周
[导读] 高校教师看上去是一个角色,实际上是多个角色的复合体。
        郝彦周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要:高校教师看上去是一个角色,实际上是多个角色的复合体。要做好高校教师这个角色,首先要分别做好其单一角色。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教师的12个角色。
        关键词:高校;教师;角色
        古代教师的三大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代高校教师的三大职能是:教书育人、科研活动和技术服务。这些职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要做好则更难。实际上,要做一个称职的高校教师,需要身兼数职,即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角色都不好演,但是又必须努力去演。
        1 导演角色
        导演要对电影、电视剧等做设计,然后按部就班地进行。老师上课也要设计,然后去落实。无论课程设计还是课堂设计,哪个设计出了问题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难以收场。
        做课程设计或课堂设计时,一般要看教材。实际上,教材只是个参考。教材里有些内容可以不讲,教材里没有的内容老师也可以做一定的补充,教师也可以完全抛开教材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课,这就取决于任课老师。但是,无论讲课内容和讲课方式如何变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都必需讲,并且让学生学好,这是个基本原则。
        同一门课程会有多个版本的教材,其内容相差很大。如果所选教材比较好,可以按教材做设计;如何所选教材不好,按教材设计好之后在执行时可能很困难。所以在做设计前,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都要充分了解。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可是,有的老师对教学日历填写好上交了事,讲课时讲到哪里是哪里,这是很危险的。最好能常看教学日历,因为一旦课程提前结束或学期末课程没完成,那是要出大事的。
        老师往往是想尽量多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时就怕学生不懂就多举几个例子。实际上,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规定的内容,也并非易事,所以一定要做好设计,抓住重点。
         2 编辑角色
        备课时要看教材,实际上,有些教材并不理想或与任课教师的思路不吻合,如有些内容很啰嗦,可以做参考资料,但不适合做教材。有些内容太简化,基本的内容也没讲清楚述。也有些内容是错误的,还有的内容是过时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进行归纳、删减、补充、纠错等。有些内容可以随手处理,有些内容则需要翻阅大量参考资料。
        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做PPT时不仅要做文字,还要加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或链接等。而有些图片或视频在网上根本就没有或是错误的或是不规范的或是无效的等等,这就需要仔细甄别、筛选、剪切、编辑等处理。
        编辑工作不仅仅表现在PPT的制作上,还表现在学生的作业和毕业论文的修改上。有的学生的论文写作很差劲,老师就要不厌其烦地修改。在很多情况下,修改学生的论文还不如老师自己写,可是为了培养学生,老师又不能越俎代庖,必须沿着学生的思路走。
        这些工作很繁琐。作为教师,特别是想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又必须做。
        3 演员角色
        演员要根据导演的设计进行演出,教师要根据大纲和教案去讲课。
        同样内容的文学作品,大家一般喜欢看电影或电视等,而不是小说或剧本。文字的内容是固定的,而演员的演出是灵活的,特别是相声或小品演员那滑稽、夸张、幽默、诙谐的动作或语言,让人捧腹大笑,过目不忘。好演员能演出“神”。
        作为老师,在某些情况下、某些程度上应该向演员学习。在语言上、动作上给学生留下印象。一方面使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印象加深,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快乐,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老师能讲出“神”。
        活跃课堂是好事,也是必要的,但是我反对那些低级的、毫无意义的哗众取宠。
        4 主持人角色
        好主持人能驾驭现场,好老师要驾驭课堂。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课堂气氛、课堂内容等及时活跃气氛,及时提问,及时启发,及时总结等。老师不能闷着头一个人唱独角戏,要经常与学生互动。不能老师一个人忙,要做到师生双方都忙。一旦出现意外,要及时做出恰当的处理。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讲课,要为收到良好的效果而讲课。
         5 讲解员角色
        有人说,教师讲课就像电视或广播的播音员那样传播内容,实际上这是不恰当的。播音员播音是单向的,无论听众是否听懂、是否听清,播音员都不会停止播音。教师实际上倒像是展览馆的讲解员,要把内容讲出来,并且要让听众听清、听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考虑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连贯,如何提问,如何启发,还要注意发音和语速,给学生反映的时间,要察言观色,不能认为自己懂了学生也懂了。实际上,自己懂,学生未必懂。老师认为很简单的东西,学生未必认为简单。对于学生提出的疑惑或问题,老师还要耐心地讲解,必要时还需要再讲一遍。
        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要采取适当的“策略”,如举例子、做科普、做实验、善联想、编口诀等。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适时进行课程“思政”。
        6 说书人角色
        说书人为了抓住听书人,很会吊胃口,在一段书结束时往往会说:“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高校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吊胃口。现在很多学生存在“这山看着那山高”的现象。A专业的学生喜欢B专业,B专业的学生喜欢C专业,C专业的学生喜欢D专业……这说明,老师吊胃口的功夫还不够,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这方面要下一番功夫。
        当然,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或课程的兴趣,并不是老师要夸自己的专业或课程多么好(实际上,空口夸也没用),而是说要通过课堂内容吊胃口。如根据课堂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深入进去,有成就感,让学生领略到本专业或课程的奥秘和学习的乐趣。


         7 示范角色
        既然是老师,就要起到模范作用,这不仅包括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比如课件上的文字格式、标点符号、讲课用语、身体姿态等,也包括校园里的言谈举止。特别是在实验、实习过程中的各种操作、与有关人员的交往等。这些事情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影响其一生。所以要尽量认真、标准、正确、艺术。
        尽管学生有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课程结束之后,这门课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还能记住多少?在日常生活中有能做到多少?很多事情还需要老师在平时具体地影响和引导。
        有的老师的PPT的题目没有序号,也有的序号不完整或不规范。不能因为“我上学时,老师就这么教的”、“我不从事编辑工作,哪知道这些?”而搪塞。请问:你的老师和你都不写论文吗?就这么写吗?你的老师和你都不批改学生的论文吗?怎么批改?糊涂老师教出了糊涂学生,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严谨的老师,哪能教出严谨的学生?
         8 裁判员角色
        裁判员是判断是非的,老师要明白是非。老师对于学生正确的地方要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地方要批评指正。
        老师在判别口头回答问题、作业或试卷成绩时既要做到“三公”(即公平、公正、公开),又要做到“三合”(即合情、合理、合法)。“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关心分数是很正常的,老师在做学生时不是也很关心自己的分数吗?这一点都可以理解,但是,作为老师决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好感、赢得学生的“好评”而丧失批分的原则!
        尽管考试完之后学生不再关心哪道题做得对或错,但是学生的成绩会影响到学生的评比(如奖学金、党员等各种排名)。所以,判试卷时要严格按照标准答案给分,决不能“见字就有分”。要做一个好的裁判员,决不能做一个糊涂官!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分,有的学生会说老师“好”,但是大部分学生会骂“混蛋”。如果老师不分对错地给分,将来学生在工作中也会不分对错地处理事情。
        有的学生就善于与别的学生比较:“我的学习时间与别的同学的差不多,我的成绩为什么差?”作为老师就应该敢于让学生查试卷。
        有的学生善于思考,回答的问题特别好,为了鼓励学生,老师就应该适当加分。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希望单位、社会、政府“三公”、“三合”,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如意,这与处理事情的当事人有关,同时与当事人的父母、老师也有关。作为老师在给定分数时就应该做好“三公”、“三合”,为学生做好表率。这种表率作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暂且不说,至少老师做到了,扪心无愧,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吧。
        在实验和实习期间更容易暴露学生的不良习惯,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否则,学生就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实际上有些操作看上去无伤大雅,可是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造成严重后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9 “政工”角色
大学生这个年龄正处于思想半成熟期,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又很大,正反两方面的信息都有,因此大学老师要根据讲课内容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即“课程‘思政’”。不能认为这些工作属于思想道德方面老师的事情,实际上这些事情属于全体老师的事情。
        10 人生导师角色
        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大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时很迷茫,如职业规划、深造规划、情感问题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指导,特别是班级导师的指导。教师指导要具体,并且切合实际,而不是夸夸其谈地一大堆大道理。要让学生感到听老师指导有所收获、有所启迪,而不是听了还不如不听。这就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知识面(古、今、中、外成功或失败的例子或名言名句或哲理等)、说服力、信息、经历、个人见解等。所以,真正能有效指导学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1 科研人员角色
        学校希望老师搞科研,因为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以及获奖数量和级别等涉及到学校排名和生源,所以,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鼓励教师搞科研。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尽管科研很辛苦,老师还是乐在其中。
        关于高校教师搞科研的问题,争论很大。赞成的一方认为教师搞科研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利于社会发展。反对的一方认为老师搞科研会影响教学。
        搞科研是好事,但是用科研项目作为老师晋升职称的主要指标的做法实在不敢恭维。这种做法受到很多人的反对。学校毕竟是教育机构而不是研究机构。
        有些老师因申请不到课题而苦恼。实际上,有些项目花钱并不多,没有大笔的经费也可以做,完全可以自己投资。当然,自己花钱做试验而不走相关的程序是得不到学校承认的。实际上,只要研究内容确实对于经济发展有意义,即使学校不承认又何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一样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12 技术人员角色
        高校教师与企业搞技术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惠互利,是好事,但是老师必须有“绝活”。如果你会的技术别人也会,别人不会的技术你也不会,企业肯定不会给你合作。所以,高校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或科研活动(未必一定是正式课题)很重要,可以为技术服务奠定基础。
        产学研三结合,生产、教学和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通过科研进行探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践,通过生产实践又能验证自己的成果,同时在生产实践中又能发现新问题,继而进一步研究探索。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用于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如果在科研或技术服务过程中吸收学生加入,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或课程的兴趣。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如果连课都讲不好,就应该暂停科研或技术服务,等讲课水平提高上来之后再搞科研或技术服务。当然,这只是理论上说,目前还没听说哪个学校有这种规定。
        目前我国对学校的评价中,涉及到教师的指标有科研(教研)项目、高水平论文、专利、
获奖、教材等等,但是没有教学质量这个最重要的指标。学校对教师自然也没有这个硬性指标的评定,这是很遗憾的。尽管如此,身为教师还是应该合理安排时间,自觉地扮演好教师的各种“角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品,时刻记住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校教师不同于其他角色,其工作是自编、自导、自演。做好了,则自得其乐;做不好,则疲惫不堪。要做好,就要努力修炼。
        参考文献:
        [1]杨帆.论高校教师角色定位[J].文学教育:中,2011(06):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