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易小波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易小波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为施工作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信息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为施工作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文章以海南省五指山隧道工程为例,围绕信息化技术应用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以便给施工提供正确的指导,有效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隧道施工;成本预算
        1引言
        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化技术的监控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也为瓦斯隧道施工这一危险的施工作业提供了保障。人员定位系统可实现将洞内施工人员的实时位置和动态轨迹等信息通过传输网络传输至控制计算机控制平台,计算机和洞口LED屏显示洞内人员位置;视频监控系统在洞内掘进工作面、二次衬砌段和洞口等位置布置摄像机,通过无线网桥技术实现24h传输至视频服务器,并实现通过监视器与移动端实时观看;瓦斯监测系统采取人工检测与瓦斯自动监测相结合的瓦斯检测方法,可实现不间断的对洞内CH4、H2S、CO、CO2、温度及风速等环境参数的采集、传输与处理。
        2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视频监控子系统
        根据隧道施工特点适配了视频监控子系统,并借助互联网的载体作用将采集信息传输至电脑终端并呈现出来。各装置的具体配置情况如下。(1)1M-CV-2060IR型摄像头:各工区均安装了8台摄像头,同时为之配套了云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软件实现远程调控,在云台的带动作用下使摄像头采集特定区域的影像;摄像头具有模拟信号转化功能,可将其转为数字信号,再借助视频传输线将处理后的信息完整导入工控机。(2)视频传输线和监控终端工控机:数字信号将进入视频传输线并及时传输至监控终端工控机,通过屏幕显示隧道内的施工情况;在网络线路的载体作用下,可为管理人员提供远程图像信息监控功能,可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取特定阶段的录像资料,以提高隧道施工管理的便捷性。
        2.2语音对讲系统
        在隧道工程的建设中,通常施工地点会处于一个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尽管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会对施工地点进行全方位的勘测和调查,但这样的勘测和调查并不能够将施工地点所有的条件和情况完完全全地掌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很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有的会影响施工质量,有的还会对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语音对讲系统的存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突发状况以及特殊条件对于隧道施工的影响,在面对特殊情况时,施工人员能够利用对讲系统实时地进行反馈,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能够给出一定的对策和建议,促进隧道建设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
        2.3人员定位系统
        (1)考勤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对进出洞内作业人员、机械设备、物质材料进行数量、分布状况以及行动轨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且可以自动汇总、存储、显示以上信息。详细的可以按照姓名、工种、部门、机械设备种类、物质材料种类等条件查询考勤情况。(2)定位管理。系统可以实时查询具体某一个区域的人员、机械设备与物质材料的具体信息,包括数量、分布以及轨迹等信息,对加强人员和设备使用监控提供准确的数据,一方面保证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机械设备等的出勤率和到岗率,另一方面也可杜绝因人员不到位情况导致的责任事故的发生。(3)限制管理。系统可设置人员限制条件并触发报警,限制条件包括两大类:①通过进入隧道人员实际数量与标签识别卡数量的对比,限制无卡人员进入作业区并触发报警;②通过设置特定区域的报警触发事件,设定标签识别卡的权限,例如爆破作业时的警戒区,非授权人员进入会显示并报警。(4)灾后急救。隧道内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发生点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洞内信息,包含人员数量、人员信息、人员位置等,这些信息为灾后救援与预防二次灾害发生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可进行高效率的抢险和救护。


        2.4做好安全动态评估,保证安全评估的可靠性
        (1)结合施工场地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同时要做好对于施工的动态管理。根据隧道施工的变化情况,将其与设计材料结合起来,同时完善现场考察工作,将每一个对施工产生影响的因素考虑进去,将风险清单制定出来,同时根据风险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2)做好数据采集工作,使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得到保障。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隧道施工管理的重大意义,通过定期培训、安全讲座等方式,使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在展开数据采集工作时,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数据依据。首先,依据场地实际情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设计阶段时获得的地质勘探资料可以作为地质条件探测的依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来确保地质预报的可靠性。其次,用专业测量人员来进行围岩监测测量作业,落实责任到测量人员的制度,以此来保证围岩监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2.5雷达检测在隧道检査中的应用
        发射天线可以向被测物发射脉冲雷达波,其在传播途中将遇到性质各异的介质,从而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接收天线及时获取此类脉冲雷达波,根据雷达波在各类介质中波速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可以分析介质的具体情况。(1)隧道衬砌检测:应合理调整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位置,其必须紧密贴合于衬砌的表面,雷达波将穿透混凝土、围岩等各类介质;在衬砌背后空洞界面处发生反射,此部分则由接收天线完全接收,相应数据将被及时传输至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按特定程序分析后给出相应的结果,例如发射波的行程,并综合分析波速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判断介质的具体情况。(2)初期支护施工质量检测:根据隧道初支钢格栅与喷射混凝土及隧道围岩,空洞通过不同的反射回波,最终形成图像数据,以确定初支施工是否与设计图纸参数相符,从而判断施工质量是否合格。(3)二期施工质量控制:利用雷达检测隧道二次衬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免因二衬厚度不合理而出现质量问题或是埋下大量安全隐患。
        2.6隧道建设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发展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不够透彻,在一些有关技术的细节部分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对于技术的更新和新发展了解不深,另外,中国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导致许多工程团队没有充足的资金将信息化技术发展得十分透彻。想要解决这些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式在于定期地派科研人员进行有关技术的学习和更新,国家和政府也要给出一定的激励政策。
        结语
        综上所述,隧道施工复杂性较高,人员、材料、环境等因素均会对施工效果造成影响。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高效采集现场信息,并借助LCD屏等方式完整呈现,给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从而达到无死角管理的效果。信息化技术已然是隧道施工管理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施工单位必须准确认识该技术的重要性,以合理的方式应用该项技术,给隧道施工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推动隧道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景岗山.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8,037(007):199-200.
        [2]陈绍文.试论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1):311-311.
        [3]陈称峰.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物业旬刊,2018,414(02):98-99.
        [4]张新桂.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6):146-147.
        [5]张联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与施工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