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戴彦奕
[导读] 群文阅读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将其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进而提升学生阅读力和思考力的过程。
        戴彦奕
        汤溪镇中心小学
        【摘要】群文阅读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将其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进而提升学生阅读力和思考力的过程。群文阅读的实施需科学确定阅读议题,合理选择群文阅读材料并正确设计阅读探究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与课内文本内容相关的课外文本,能促进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发展学生对文本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审问性。
        【关键词】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 实施策略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课文学习较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如何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语言之美,同时对文章有自己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呢?群文阅读不失为一把打开学生阅读思维的金钥匙。
        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本文所探究的群文阅读实施策略,以课本教材为依托进行专题性指导阅读,将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效能。
        一、发展思维,科学确定群文阅读议题
        (一)从文章体裁角度确定议题
        部编教材有的单元是按照文章体裁来进行编排的,如寓言、童话、诗歌、神话等。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这是一个现代诗专题,课文中选编了冰心、艾青、戴望舒等诗人的现代诗。其中《短诗三首》节选了冰心奶奶的《繁星》中的三首短诗,向孩子们传递了母爱的伟大和大海的伟岸;《绿》带领孩子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白桦》则告诉我们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不仅仅是对白桦的赞美,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在天晴了的时候》通过一幅幅诗意的图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积累量非常少,特别是在诗歌探究性学习中,组编的现代诗歌十分单调,能从课外关注并积累现代诗的同学凤毛麟角。于是,笔者便开展了现代诗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以补充学生的知识面。
        (二)从课文延伸角度来确定议题。例如,针对写“猫”的内容,可以设置“品读猫的性格”这样的议题,可以把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和王蒙的《猫话》组成一组群文进行阅读,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就会对猫的性格、对猫性格的写法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再如,“快乐阅读吧”中建议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也可以提出以科普书为主题的议题,阅读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奇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三)从表达方式来确定议题。文章的表达方式也是确定议题的重要途径,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如同样写动物,老舍笔下的《猫》和《母鸡》,丰子恺笔下的《白鹅》所用的表达方式就不尽相同:《猫》采用明贬实褒的写法,通过写猫的古怪和淘气反衬猫的可爱;《母鸡》采用先贬后褒的表达方式,先写讨厌母鸡,再写不敢讨厌母鸡,情感转变中也饱含了对母爱的赞颂;《白鹅》也采取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将“鹅老爷”的傲慢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依标扣本,合理选择群文阅读材料
        (一)阅读材料需契合课内文本
        阅读材料首先要与所确定的议题相符合,要围绕议题进行选材,脱离议题的阅读材料很难发挥其群文阅读效果;其次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选材,所选的阅读材料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难度适宜。如在上完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后,为让学生系统感知游记的写法,以助本单元的游记习作教学,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移步换景”的游记组合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二)阅读材料需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在进行现代诗歌对文阅读的材料选择上,笔者发现泰戈尔、冰心、朱自清、戴望舒、艾青等著名现代诗人的个人诗选深浅程度不一,有的现代诗不适合本年龄段的学生阅读。笔者最后选择了两本诗选,一本是白衣萧郎选编的《陪孩子读现代诗》,这本书涵盖八十多位国内外近现代诗人,一百多首流传甚广的佳作,包含自然风景、世事人情、哲理思考等多种风格题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也经过精心挑选,适合唤醒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从经典诗歌中感受到美好和力量。另一本是金子美玲所著的《全部都喜欢》。金子美玲的诗歌非常有特点:短小,晶莹剔透,讲求韵律的同时非常具有童趣。孩子十分喜欢阅读。
        (三)多篇阅读材料需进行“结构化”组合
        首先,组合议题的“线索”要多样化,议题线索是材料组合在一起的基础。教师要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组合线索,可以从人文主题、情感话题、材料包含的知识等方面来确定线索;其次是材料的组合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最后是阅读材料的结构化组合要有利于设置探究问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引发学生对议题的深入思考,能方便学生得出最后的阅读探究结果。
        三、正确设计阅读探究问题
        (一)设计比较性的探究问题。在群文阅读中进行几篇文章的比较是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比较才能发现几篇文章的异同点。既可以从空间上进行比较,也可以从内容上比较,还可以从角度、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在阅读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和王蒙的《猫话》时,教师可以从文章中描写的“猫”的特点、性格以及选择的事例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此来设计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审问性。
        (二)设计冲突性的探究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教师应注重设计冲突性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欲望和动力。例如,在学习《神奇的克隆》一课时,学生从课文中知道了克隆技术能够造福人类。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该项技术,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查找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潜在危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更全面、更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三)设计递进式的探究问题。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是有一定梯度的,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解到升华,多设置递进式的探究问题能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在学习科普文《飞上蓝天的恐龙》一文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提问,理出一条具有难度梯度的问题,最简单的是与文章内容直接相关的提问,其次是文章表达手法上的问题,最后是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的发散性问题。通过递进式提问,再引入其他科普文的群文阅读,笔者发现学生的提问角度更偏向于提出发散性问题了。设计递进式的探究问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群文阅读,能使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思维、阅读情感和阅读创新融合成有机的整体。阅读教学以把握文章内涵为主线,在不断组合文本、分析文本、品味文本的过程中拉大思维的长度,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培养阅读的高阶思维,体现阅读策略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