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多磨”,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效组织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孙馨懿
[导读] “一课多磨”是指教师从日常开展的每一堂教学活动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孙馨懿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200
        【摘要】“一课多磨”是指教师从日常开展的每一堂教学活动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一课多磨   幼儿园  音乐活动  有效组织
        一、音乐活动的种类及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音乐活动的种类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音乐游戏、律动、舞蹈、打击乐,音乐欣赏、歌表演等。
        (二)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纲要》中指出: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幼儿学习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在玩乐中懂得音乐。
        
        
        1.音乐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好奇好问,将知识点融入音乐活动之中能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借助音乐可以制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提升幼儿的注意力。
        2.音乐活动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孩子渴望与自己班级的教师亲密接触,音乐活动就能增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手拉手转圈圈、相互拥抱,让幼儿和教师的交流不再停留在语言或眼神上,而是用一种幼儿更喜欢的沟通方式——肢体接触,使幼儿对教师建立起信任。
        二、“一课多磨”,改进教育理念及教学行为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逐渐将“幼儿体验、探究为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一课多磨”就让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反思,逐步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奥尔夫音乐《A ram sam sam》
        奥尔夫音乐《A ram sam sam》轻快的曲调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幼儿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意方式表达出来。
        
        (一)初次尝试——律动
        1.活动过程片段1
        “A ram sam sam”:两手叉腰,然后跳起;
        “guli guli”:两手叉腰,半蹲,然后站起;
        “A rafi”:半蹲起立的同时,五指分开,两只手臂跟着节奏左右摆动。
        2.反思与探讨
        活动开始前,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听到音乐的感受,部分幼儿在观察教师做的动作时,注意力不够强,动作比较简单,幼儿尝试3-4次就失去了兴趣,我们应当鼓励幼儿进行创编,在创编环节中选择适宜的动作带入歌曲节奏中。
        
        3.活动过程片段2
        幼儿创编1:
        “A ram sam sam”:拍腿×3,拍腿×3;
        “guli guli”:手臂上下移动做“咕噜咕噜”转动的动作;
        “A rafi”:做伸懒腰的动作
        幼儿创编2:
        “A ram sam sam”:做摘桃子的动作;
        “guli guli”:手臂上下移动做“咕噜咕噜”转动的动作;
        “A rafi”:手臂上举做爱心的动作。
        4.反思与探讨
        每位幼儿都具有律动创编的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作的素材,如:蝴蝶飞的动作、花儿在风中摇曳的动作等。


        (二)再次探索——打击乐
        1.活动过程片段3
        “A ram sam sam”:三角铁;
        “guli guli”:铃鼓;
        “A rafi”:单响筒
        2.活动过程片段4
        “A ram sam sam”:小鼓;
        “guli guli”:响板;
        “A rafi”:半圆手摇铃。
        3.反思与探讨
        尝试将打击乐器与音乐融为一体,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培养了他们对音乐节奏感的认识。
        
        四、大班音乐活动《熊和小孩》
        《熊和小孩》曲调简单流畅,节奏变化鲜明,曲一为小孩在树林中愉快的玩耍,乐曲轻快活泼;曲二为大熊出没,乐曲开始严肃,适合开展音乐游戏。
        “小鸟渣渣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往树林走,采上几朵鲜花再把舞来跳。”(以下称为曲一)
        “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以下称为曲二)
        (一)初次尝试——创编动作
        在了解小鸟、小兔和熊的动作形态和习性后,幼儿开始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将动作进行组合完成创编。
        1.手指游戏
        手指游戏是一种一边念儿歌或韵律,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
        曲一:双手交叉做小鸟飞的动作以及将两只手放在头上当做兔子耳朵的动作;
             将手臂从中间向左右两边画弧线;
             小孩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挥动做打招呼的动作;
             手采花的动作以及翻手腕的动作。
        曲二:把手当做熊掌,在胸前来回摆动;  
              双手交叉做“×”的动作
        2.幼儿创编
        曲一(幼儿创编记录):双臂上下摆动;学小兔蹦蹦跳;手放腰间并快速跺脚;模仿手挎篮子跑跳;各种跳舞的动作;翻手腕;踮起脚尖走路;踏步;转圈;摆头;伸脚……
        曲二(幼儿创编记录):模仿大熊笨重的走路;边走边跳;用力跺脚;左右张望寻找的动作…
        3.反思与探讨
        将歌词内容稍加修改再加上动作创编成手指游戏,能增强幼儿注意力,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合拍自由创编的难度在于:幼儿还要在做动作的同时加上自己的面部表情,另外要注意动作的力度和强度,达到合拍与感情相融合的效果。
        
        (二)再次探索——音乐游戏
        1.师幼互动
        教师扮演大熊,幼儿扮演小孩。
        曲一:幼儿随着欢快的乐曲边唱边自由表演、舞蹈。
        曲二:大熊出没,按音乐节奏一边走一边巡视幼儿,这时候幼儿的动作应当立即禁止,保持之前的动作不变,游戏规则是:一旦有幼儿身体某部位产生晃动,那么该名幼儿就会被大熊带走,其他幼儿继续保持静止,待歌曲结束后,大熊离开,幼儿才能继续游戏、舞蹈。
        2.难度递增
        通过突然中断曲一,插入曲二甚至多次改弹曲二,增加扮演大熊幼儿的人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反应能力。
        3.反思与探讨
        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应,而音乐游戏是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再一次升华和探索。开展音乐活动《熊和小孩》第二课时,幼儿主动选择各种动作、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来表现美和创造美,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博.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设计与表达.[D]中央音乐学院硕士论文 ,2011
        【2】李城辉.试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7
        【3】吴禺春.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学研究, 2014(000)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