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何建科
[导读] 在新课改大力实施的今天,初中数学教育职能发生重大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发展数学能力。
        何建科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中心学校  413061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实施的今天,初中数学教育职能发生重大变化。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发展数学能力。从实践角度来看,现行教学方法无法获得预期效果。为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必须要创新教育教学。为此,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前言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初中教育改革。数学作为核心学科,理应走在改革的最前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只知道灌输知识,无暇顾忌教学创新。长时间使用传统方法,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数学成绩自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教师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归纳出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方法。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身处新时代的初中生,喜欢单打独斗。学习之路无比艰辛,会遭遇种种坎坷,仅凭一人之力,难以顺利跨过去。一旦问题搁浅,就会让学生产生困扰。如不加以改善,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失殆尽。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够重新唤醒学生的热情[1]。面对学习困难,学生们集思广益,积极寻找解决之法。当问题被彻底解决后,学习之路就会变得坦荡。随着时间推移,不仅知识底蕴变得丰厚,还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自此以后,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乐此不疲。
        (二)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是时代永恒的主题,也是初中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当前,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喜欢一人面对所有事。除非是能力特别强,要不然必然会遇到阻碍。要想一举攻克难关,需要形成合作意识。一开始,教师要采取强制性措施,让学生感受到“抱团取火”的好处。经过一次次合作后,学生发现学习数学并非难事。无需教师多言,学生就会主动与他人联手,在数学世界中驰骋。
        (三)转变师生角色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只需听命行事。倘若学生不听话,教师必将采取高压态势。殊不知,这种做非但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还会背道而驰。即便是学生服从教师安排,对数学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全然不知。原因无他,没有形成良好互动。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扮演两种角色,一是知识的传播者,二是能力的培养者。要想培养合作能力,需要教师依托学生学情及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2]。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积极寻求解决之法。待问题解决后,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进而转化成学习动力。终有一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会形成。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准备策略
        盲目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效果势必不会很理想。为确保学习有成效,需要教师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合理分组。一方面,教师要控制各组人数,以四至六人为宜。另一方面,教师要均衡各组实力,促进全体学生进步。其次,规范流程。由小组长分配任务,如有异议,集中讨论。无异议的话,就要忙碌起来。有了结果后,要放在一起进行讨论。统一意见后,制作学习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台下师生一共进行纠正、补充。最后,精选内容。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本,划出重点和难点。集中优质资源,设计教学方案。
        (二)实施策略
        合作教学的关键在于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准时机、即时干预、组织微探究。


        合作学习的效果固然好,但课堂时间终归有限,无法全程应用,这时就需要教师抓准时机。适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地方有三个,一是讲解重难点知识,二是学生之间出现分歧,三是回答不全面。以《分式的加减法》一课为例,阐述如何组织合作学习。上课之初,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定义分数的加减?经过讨论后,学生给出答案,即分母相同时,分子之间或做加法,或做减法。随即,教师呈现习题,让学生计算。习题1:1/3+2/3,习题2:5/6-1/6。待解答完毕后,再给出两道习题,2/y+4/y,2/y-4/y。在呈现成果前,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人上台进行展示。结果无误后,教师让学生归纳出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前有铺垫,后有练习,学生很快就给出了法则,分母相同的分式相加或相减,分母保持不变,只需让分子做运算。教师问:“分母要是不相同呢?”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学生给出了答案,即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转化分母进行通分,第二步按照同分母进行计算。
        当学习遇到阻碍后,教师要第一时间进行干预。需注意的是,干预措施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在讲解行程时,学生往往对问题把握不准。原因无他,距离感不好。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讨论问题。你清楚自己的步长吗?如何获取步长?有学生说拿尺子直接测量,有学生说找到一个参照物,还有学生说将鞋码进行转换。教师说:“回答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一百万步有多长吗?从你家出发,能够到达哪里?”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探讨。学生会先统一步长,再计算出距离,最后根据生活经验大致推测出位置。总体来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更加深入。
        微探究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找到一两个探究点,在五至八分钟时间内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可以看出,微探究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但效果却很好,对加强学生数学能力很有帮助。譬如,在进行《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时,就可采用此法。在课堂上,教师展示这样一道习题,在上午八时许,甲从A地去往B地,乙从B地赶往A地。上午十点,两人相距三十六千米。中午十二点,两人依然相距三十六千米,求出AB之间的距离。教师:“在题目中并未说明甲乙两人的行进速度,依靠现有条件如何获得答案?”学生:“我觉得列算式就能解决。在十点至十二点之间,甲乙两人一共走了七十二千米。假设是两人都是做匀速运动,那么八点至十点,也行进了七十二千米。唯一的区别在于,在第二个时间段里,两人擦身而过,所以路程取一半,最后能等的到一百零八千米的答案。”教师:“做的不错,但是我们已经学习过方程,如何用方程来获得答案呢?”有学生分享了看法。设甲的行进速度为xkm/h,乙的行进速度为ykm/h,AB两地相距skm。依托数量关系,能够获得两个方程,2x+2y+36=s,4x+4y-36=s。还没等教师开口,学生就提出了质疑,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根本解不出来。话音未落,就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虽然说未知数有三个,但可以转化成关于的方程。将方程一两侧乘以2,变形后就能得到4x+4y=2s+72,方程二变形后是4x+4y=s+36。二者结合,就能得到方程2s-72=s+36,经过计算就能得到s=108。
        (三)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既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也是优化教学方案的依据。在以前,教师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对内容的评价,导致结果失准。要想知晓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观察学生表现,倾听学生讨论,还要关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准确性[3]。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不仅有教师评价,还要增加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学习能力越强,评价标准越高。
        三、总结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新问题如影随形。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数学课堂上使用,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转变师生角色。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本文从准备、实施、评价等三个环节来阐述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希望能给广大同仁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文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33-234.
        [2]王贵红.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38.
        [3]朱斌.基于小组合作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