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初中数学语言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陈银英
[导读] 斯托利亚尔所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语言的学习在学习数学中是很重要的,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内化、形成和应用的过程。
        陈银英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中学  广东东莞   523141
        【摘要】斯托利亚尔所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语言的学习在学习数学中是很重要的,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语言内化、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学生可以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教学语言,就是我们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进行学习数学知识文化交流、思维和数学表达。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参与讨论的媒介—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在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如何培养数学语言的教学”就显得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语言  学好  学会  准确应用
        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不少初中生在进行数学课程的听讲时,并没有很好地精确理解我们的老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育和实践过程中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所要阐述的各种数学知识的内容、思路、方法;做题时,往往也有人会因为没有很好地认识和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而导致出现解题错误;有的甚至一旦看到题目过于长就会放弃;答题时,出现会做的但也会答错;更有甚者出现问题难以进行阅读和交流,难以准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思想。下面就围绕如何使我们的学生能准确、熟练地驾驭数学语言这个课题,根据查阅的资料以及其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经验,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培养初中数学语言的教学策略。
一.要学好课本中的精湛的数学语言
        理解和领会掌握课本中的数学语言及所需要的数学基本知识,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数学语言。如何让一段抽象严谨的数学阅读语言成为一段让学生自己所熟悉和接受到视觉的阅读语言,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语言在其表现思想能力和逻辑性思维技巧的同时获得很大的提高,坚持在新授一堂数学课阅读时,引导他们对一道阅读题的认识,熟悉和阅读并进行深入的逻辑性阅读、反思,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在讲授“无理数”的定义时,先由一个学生进行朗读“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然后通过提问:(1)什么叫无限不循环小数?举个例子;(2)无限小数是有理数吗?(3)下列那些数是无理数?3.14159265,5.121876…,1.8235。这些问题把我们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高度地吸引了并回归到无理数的定义中来,品尝了无理数的定义中的精湛词语,在老师给学生板书了定义及解答以上的问题后,学生初步领会了无理数的含意;在初阅初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熟读深思的意境,就是要求他们在分析、概括、比较中加深自己对于定义的认识和掌握,把其思维从触角扩展到准确、深入。提问学生:“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表达中不同形式有几种?”然后举例:2π,√8,3√5也是无理数,让我们掌握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三种表达方式:(1)无限不循环小数;(2)带有π的数;(3)带有特殊根号而且开不尽方的数。再次提问:(1)那些带有根号的数是一个无理数吗?比如√5,√16,3√8,3√-8,3√6;(2)有分数线的数是无理数吗?例:…。然后解答上面的问题,这样指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熟读深思,从而理解无理数的定义。在这样朗读,启思和图文并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无理数的定义已掌握得比较好。老师因势利导,进一步充分启发了对班级学生的知识精读和问题反思。教师因势利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精读反思。先讲授实数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然后提问:(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不同点在哪?(2)无限小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3)带有根号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在教师解答上述问题后,学生能更透彻领会了无理数的定义,并提高思考问题能力与数学教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要学会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
        同样的一种数学思维往往是可以通过书面语言进行描述,或用符号式的语言来表达,有时也可以通过图形的语言来进行表达。以符号式进行的语言可以让冗长繁琐的文本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变得比较简炼准确,而且图形化的语言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代替人们来表达他自己的文字语言或者是符号式语言提出来的抽象化数学课堂教育的思想。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忽视了自己对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认识与运用。不会把一段文字转换成一种符号式的语言或图形设计语言。为了更好地使得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语言,培养他们的综合数学思维和表达技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以促进不同数学语言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相互作用,并会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初中学习菱形的对角线性质时,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这个特殊性质,但若转换成一种图形符号语言,并且要辅以图形呈现来进行表达: 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DB相交于点P,则有AC⊥BD,P点为垂足,AP=CP,BP=DP,

        BD平分∠ABC和∠ADC,AC平分∠BAD和∠BCD,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菱形的性质。
        又例:在学习角平分线上的点的特征时,学生对“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学生对这一定理很难完全理解,若转换成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如图,CM是∠ACB的平分线,N点在CM上,NE⊥CA,NF⊥CB,垂足分别是E,F点,则有NE=NF,这样,学生能理解到并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在对数学课堂进行教学中要注重数学语言之间的转化,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它还能够培养中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及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准确应用数学语言
        如果要想更好地提高中学生掌握和使用数学课程中的教学语言,还必须尽一切地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正确应用数学语言的问题性数学环境。
        在日常教学中上,既可以让学生单独或集体阅读或讲解课本的概念、定理、公式规则和一些教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书本的标准化教学语言;也可以寻找机会适当地提问学生,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或板书解答,给予学生有充分锻炼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推导(a±b)2=a2±2ab+b2,在板书公式后继续提问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又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先用数学符号语言及数字图形语言表述(如图)已知△ABC中,F、E分别是AC、BC的中点可以得到 FE∥AB且FE=1/2AB先证明结论成立,板书证明过程,再进一步要求学生用文字语言表述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在课后,再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能够巩固和运用数学课堂上的数学教学语言,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在解题的方法,掌握进行运算、推理、证明等操作过程中所有数学语言实际运用的精度和准确性,并及时地纠正问题和错误。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培养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在日常课堂回答中、在练习解题时要用词准确,叙述精炼,更不要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代替数学术语,不能用文字简略的形式代替完整的语句,而要用规范化的教学语言,精确的教学符号语言及完整的图形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数学教育学》 201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