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张雪丽
[导读] 学生的性格、习惯和心理成长直接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
        张雪丽
        冯家屯小学 陕西省子长市 717300
        摘要:学生的性格、习惯和心理成长直接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应该从实际教育环境出发,为学生创造可发展、可学习的心理成长环境。作为班集体的“话事人”,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处理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状态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未成年人中,出现抑郁、叛逆、偏执等倾向的越来越多,对不少学生来说,心理状态上已经亮起了红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学校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管理者、陪伴者,更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自负等消极心理
        自卑、自负等消极心理在小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这与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有关。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其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际交往经验,在心理智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渴望得到外界环境的认可。但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受到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或是来自班主任,或是来自同学,又或是来自家长,一旦出现“一边倒”的评价局面,学生的心理活动将会出现偏激化:或是沉溺在他人的肯定中产生自负心理,或是太过注重他人的看法产生自卑心理。如果班主任无法处理好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家庭影响
        不少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询问甚至质问孩子的教师,却很少从自身寻找问题。在教育过程中,不少家长由于工作原因,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而这种缺失也是导致学生从小形成心理问题的隐形根源,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家校关系的重要性,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步,存在隔阂,也会导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三)学生的抗挫能力较差
        现阶段,很多小学生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在课堂学习中遇到一点问题,学生就会出现较强的错误心理,认为自己比不上其他人,并消极应对。学生在遇到一点小问题时就停滞不前,一旦遇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学生很容易逐渐放弃自己,并止步不前。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留存一些隐患。
        (四)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即面对小学生,也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方式、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眼下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为师资和硬件条件等问题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都会由班主任或思品教师负责,但这部分教师并没有取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证书,而且也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因此根本无法给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今后要改革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校方如果无法在短期内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应当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帮助,让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构筑起坚实的防线。


二、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教育,肯定学生的发展价值
        回顾现阶段的小学教育,班主任大多不会将心理教育提上日程,这与现阶段的教育观念有关。大部分班主任认为,学生是发育尚未完全的个体,并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尽管有些班主任有开展心理教育的意愿,但是其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并不明确。依靠渗透式心理教育手段,班主任在正视心理教育活动的同时,将心理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起来,在发挥心理教育时效性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小学教育涉及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班主任可以采取渗透式心理教育手段,从课堂教学活动出发,为学生创造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他人肯定的机会。在教学环节,班主任可以利用当前的学科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一视同仁,杜绝以成绩论高低的评价方式。在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可以利用传统美德故事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梗概,并向学生讲述故事中的传统美德,在帮助学生吸收科学知识的同时,利用文化智慧涤荡学生的心灵,为心理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自己的班级,班级氛围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学习氛围浓厚能感染整个班级的学生爱上学习,性格活泼的学生能帮助不爱说话的学生打开心扉,班级凝聚力强的学生在每届运动会中经常取得好成绩……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班主任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倡导在每学期开始前,收集学生的建议:你希望我们的教室装饰成什么风格?通过收集学生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带领全班学生动手装扮自己的教室。在装扮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无形中都会被拉近,在空间上营造温暖舒适的班级氛围;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极改变自己的角色,用较为温柔的方式对待学生,拉近师生距离。当前,随着教师队伍年轻化,师生年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这对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一个有利条件,教师可以放低姿态,以同龄人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试着成为学生的大朋友。同时,教师也要从理论角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心理学角度了解学生的各种异常行为,解读学生的内心想法,在学习生活上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三)融入网络因素,家校共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开始逐渐融入生活的诸多领域,在教育领域中也不例外。在教学指导中结合网络因素指导学习,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家长和学校得以无障碍沟通。尤其是针对一些工作比较忙的家长,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很难抽出时间管理并与教师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想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状态,只能够与学生的爷爷、奶奶等长辈沟通,这样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而结合网络因素,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心理问题直接和学生的父母沟通,从而在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和家庭中的表现展开细致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正确的思想意识
        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学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建设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吸收积极思想,学习课本中没有的品行和精神,正能量的积累能够让学生逐渐丰富内心。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有基本的语数外学科,还有专业知识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善于借助自己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提升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态。
结束语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话题。班主任要承担起助力学生成长的重任,必须结合新型教育理论,从知识健康发展、能力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等多个角度出发,落实心理教育工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渗透心理教育,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党万堂.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书育人,2019(19).
[2]景小玲.论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科普童话,2020(26).
[3]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