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调查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黄春艳
[导读] 淄博地区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很多,本文撷取齐文化、制陶业和“五音戏”等三种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的典型,通过调查分析其精神内涵和发展脉络,研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黄春艳
        山东水利技师学院  山东淄博 255000
        摘 要:淄博地区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很多,本文撷取齐文化、制陶业和“五音戏”等三种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的典型,通过调查分析其精神内涵和发展脉络,研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和启示,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淄博; 传统文化; 现代教育;
        
        淄博位于鲁中山地和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历史文化悠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是华北重要的“陶都”,也是“五音戏”的故乡。
        一、淄博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
        (一)齐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突出特征
        三千年前, 以姜尚被周王朝封齐建国为标志, 在海岱之间诞生了齐国。齐国八百余年的历史, 东夷文化的滋润和后人的实践创造孕育形成了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核心精神的齐文化,成就了中国文化史上辉煌的“轴心时代”。齐文化主要有以下突出特征。
        一是开放包容。齐地三面环海、多丘陵少平原且有大片盐碱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齐地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方面展现出海洋文化所特有的开放、外向、开拓性特征。在政治上,倡导不因姓氏、地域、国度的不同而拒绝采纳良臣贤策,展现了齐人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在经济上重工商,发展外向型经济,降低关税,都城临淄成为周边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在文化上,重视与齐地传统东夷文化的交流,简化社会程式,使得“人民多归于齐”。
        二是改革创新。齐文化重创新,善于实践。姜太公时代,创新吏治,尊贤尚能,重视个人德才与社会贡献。后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在行政、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推行改革创新,推行了国野分治、增加商业税收、“三选”制度、军政合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助推齐国实现快速发展。
        三是崇德务实。齐重廉洁,崇尚修德,并最早提出道德的四维理论。在《管子》牧民篇中就 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方面,倡议用德行教化民众。同时,齐文化讲究经世致用,与民风民情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重商尚廉。姜太公“通商工之业, 便鱼盐之利”, 确立了齐国重商的传统, 把农、工、商视为国家的“三宝”。管仲治齐, 将商人列为“四民 (士农工商) ”之一。管仲认为:“无市则民乏。”他实施了一系列招商引资、发展商业贸易的措施。采取低关税的政策, 还下令不得重复征税。征收了关税的, 就不会在市场上再征收;在市场上征收了关税的, 关卡不再征收。甚至, 在经济低迷的时期, 还采取免税政策。在众多的典籍中, 齐文化廉政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 在先秦地域文化中堪称一流, 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廉政文化。在齐国众多的廉吏中, 晏婴是其中的代表, 他忠君重民的思想影响着封建社会一代又一代的贤臣良相, 而他在声色犬马的浑浊世界能洁身自好, 厉行节约, 更为后世所倾慕。
        当前,淄博市正深入实施“文化赋能”,谋划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等“五城三区”新载体,着力塑造“齐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创新核”以及都市商务休闲旅游经济带、特色古商街观赏游憩带等“一核五带”新蓝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作为标志性项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期待。
        (二)淄博制陶业历史脉络和发展现状
        淄博陶瓷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辉煌成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誉为“北方陶瓷之都”。从商代到西周,淄川寨里一带开始出现原始青瓷。魏晋南北朝时期,寨里窑成为中国北方最早的青瓷产地。到唐代,磁村窑也开始兴起。宋代,生活陶瓷的生产进入全盛时期;金代则是烧制陶瓷的高峰阶段。元末明初,淄博瓷器生产因战乱遭严重破坏,开始衰败。明代,淄博窑又有新的发展,博山出现“陶者以千数”的盛况。清康、雍、乾三代,淄博陶瓷业发展迅速。生产的陶器种类繁多,既有贵族使用的礼器、仿铜陶器,也有平民使用的日用陶器;有做饭用炊器、也有吃饭的碗、杯等器皿,还出现了建筑用陶。改革开放至今,人们开始重视精神层面的消费,富有个性的手工制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同时,国家也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01年开始由政府搭台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山东昆仑瓷器股份有限公司也依托自1954年成立的淄博瓷厂原厂址建设了“1954文创园”,另外,淄博的陶瓷市场已形成了较大规模,有淄川昆仑国瓷城、博山陶瓷大观园、淄博陶瓷科技城等全国闻名的市场。
        (三)五音戏的发源与传承
        五音戏是流传于山东淄博、章丘一带的山东独有剧种,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我国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音戏名列其中。五音戏因唱腔由五个音阶构成而取名 (有专家认为以六声音节为主) , 从其演唱特点及剧目看是肘鼓戏与拉魂腔结合后由青岛、潍坊一带的东路传入并在建国后丰富、发展起来的淄博的地方剧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五音戏在唱腔音乐、剧目、表演、舞美、灯光音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五音泰斗邓洪山对五音戏的定型和专业化表演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唱腔酸中带甜, 取艺名“鲜樱桃”。

五音戏剧目多取材于民间生活, 融入了农村生活场景, 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表演真切感人, 是鲁中地区人民审美情趣的真实反映。淄博市围绕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6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 拥有“五音戏”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个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刻解读。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主流文化道德价值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中国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之时代精髓的体现。众所周知,与世界上其他悠久的大型文明相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性、人文性更强;中华民族不以宗教立国、立人,而是一开始就以德治国、以文化人。礼仪之邦与小康生活相伴、“为政以德”与“义以为上”并行、“修身为本”与“存心养性”共生,从来就是评价国家发展、社会面貌和个人修养是否“向上向善”的标准。
        在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其蕴含的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所承载的国家伦理和国家公德。儒家历来主张,一个国家施行仁政,使百姓富裕、文明开化、人际和谐,就做到了“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应当看到,将“富强”放在第一的位置,特别契合中国的国情。“小康”与“大同”,都是孔子描绘过的社会理想状态,两者的共性在于物质生活的无忧与充盈,所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正是此意。我们今天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取之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养料,又是判断当今中国能否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据。在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表述,蕴含了当代中国所要达致的社会伦理和社会公德,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人人性善则道义普施,礼法合治则社会公正。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既承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公义的强调,又融入了近代以来富有生机与时代特色的内涵,特别是法治、平等这些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现代价值。在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蕴含了由个人的自我完善,个人与国家、民族、他人之间的建设性关系所指向的个体美德与群体美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无信则不立”“以友辅仁”等美德观念,又赋予其广泛、深沉、具有现实意义的内涵,通过个体、群体、全体的思想和行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对于齐文化历史故事的阅读了解和著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在线演绎,是了解和学习齐文化的前提和基础,但最根本的是要挖掘历史资源的文化深味。齐文化内涵丰富,需要教师和学生真正走进去,从字里行间品味蕴含的大智慧,在学以致用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例如:从成语“卜昼卜夜”田敬仲婉言拒绝齐桓公继续畅饮的要求中,体会出与人相处的智慧;在典故“千虑一失,千虑一得”中,体会宰相晏婴的节俭、谦虚,从而形成正确的财物观;从“讳疾忌医”的齐桓公身上,体会到怕人批评、隐瞒自身缺点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等等。用心揣摩,取其精华,才会深入学习齐国历史人物的美好品质与高尚道德,为师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静心思考,去其糟粕,才能深刻挖掘齐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深味,让齐文化成为师生成长的源泉。学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演历史事件等,最终目的是引领师生与高尚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灵魂的沟通,从古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中吸取滋养生命的力量。激发学生对陶艺、“五音戏”的热情也非常关键。应当依托淄博当地资源优势,让手工陶艺、“五音戏”课程走进中小学校园,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为淄博手工陶瓷和“五音戏”发展培养后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蕾.试论开展齐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J].管子学刊,2011(3).
        [2] 黎翔凤.管子校注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4: 3, 11,13, 16-17, 55, 246, 454, 465, 832, 916, 920-922, 924,
1213, 1468.
        [3] 顾颉刚.史记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11: 2137, 2545,3255,3265
        [4]朱艳红,陈一平,石艳玲.地方高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J].管子学刊,2014(4).
[5]张光明.《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概论》,《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47 页。作者简介:黄春艳(1980-) 女,汉族。山东省青州市,山东水利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