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梅
毕节金海湖新区青龙街道办事处邻里小学 551712
摘要:生物是一门探索生命体质的学科,所覆盖的知识面大多不为学生熟知,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初中生物教育是学生系统学习生物的开端,如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理解生物本质现象,值得教师深思。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深刻认识生物,能把所学灵活运用在实践之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增强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提升途径
生物是初中教育必学的一门科目,是打开学生认识生命本质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物所包含的大多知识点抽象性极强,导致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因而对生物产生了畏惧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以发展,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一、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初中生物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以“细胞通过分裂而增”这一小节内容为例,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模型、细胞结构等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以微视频形式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本小节内容。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把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总结出来,以便之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在正式的课堂上,初中生物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检测,以此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然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本节知识内容,以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作用。
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生物是一门抽象学科,学生需要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才能在学习中有所领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初中生物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点进行探析,以此碰撞学生思维,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比如,在教学“动物运动的方式”这一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讨常见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让学生思考动物运动方式的特点及不同动物运动的特征与原因。
学生思考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鼓励其他学生做出补充,以此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
三、渗透生活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生活案例引入其中,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生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这一节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生存与环境之间的要素,以此打开学生话题,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教师可以以“人类为什么能在地球上生活”为话题,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让学生意识到水、空气、温度、光等对生物的影响。另外,教师可以升华课堂,引入濒危动物,让学生探讨濒危动物当前所处环境,思考环境的破坏对濒危动物产生了哪些影响,及如何改善环境创造和谐家园。这样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具生命力,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实验知识,教师应当注重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科学态度进行培养,使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比如,在教学“光合作用”这一小节内容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状态,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以此加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点的理解,并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另外,对于一些不易操作的生物实验,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势,把实验的详细过程及实验现象演示出来,并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得出结论,从而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做出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教师需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结构,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给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以较好的状态参与到学习探讨中,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生物知识,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陶新荣.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
[2]罗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