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评价驱动园本课程循证机制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陈琦
[导读] 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支持个性化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实践,让幼儿在项目化活动中成为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
        陈琦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新村五区幼儿园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14
        【摘要】
        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支持个性化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实践,让幼儿在项目化活动中成为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通过反思课程设计与实施,研讨存在的问题,调整评价指标的制订、优化课程,形成“评价——课程”循证机制积极支持和适宜的教育方式。同时通过教师、家庭、幼儿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形成评价共同体,成为驱动课程优化、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园本课程  个性化评价  评价——课程循证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幼儿发展评价改革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关注的焦点,幼儿发展评价不断融合到幼儿园课程实践之中,成为检验课程方案和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手段。幼儿个性化发展取决于园本课程的目标设置,通过评价幼儿的发展结果,检验和优化园本化课程,使评价与课程相互循证、反复驱动发展。然而,园本课程实践中评价与课程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评价指标脱离课程目标。即在园本课程制定过程中缺少具体化、行为化的观察评价指标,使教师操作缺失方向,评价时凭经验评价幼儿,评价主观性强。
        2.评价实施忽略活动过程。教师更关注幼儿学习结果的评价,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忽略幼儿在学习过程学习品质、情感态度发展的价值,急于给幼儿“贴标签”,泯灭了萌芽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评价结果缺失课程驱动作用。评价结果止步于书面记录,未能运用评价结果,检验园本课程的价值和适应性,为不断完善提供改进的信息。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理论的引领让我们清晰地认识推进幼儿发展必须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必须突出园本课程实践中个性化评价,使得课程目的准确、学习内容目标明确、评价内容正确,使得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幼儿实际需求。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循证机制:本研究特指园本课程实施中,通过观察,多元主体、多维评价分析幼儿发展,研讨反思园本课程内容和实施策略中的共性问题,提出优化园本课程内容的策略,形成适宜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实现课程不断优化、螺旋式上升的姿态。
        循:在“评价——课程”运行过程中循环往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证:幼儿生活游戏中的学习故事或关键事件
        个性化评价:关注每位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支持幼儿有继续实践的动力,让幼儿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研究目标
        实现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从判断转向支持,探讨便于教师操作的评价方法,支持其专业成长,并将评价的结果用于支持幼儿的个性发展与课程实施的完善,形成互动合力的评价的主体。
        目标指向:支持
        建立“评价——课程”互证互进循证机制,寻求满足幼儿需求的课程支持策略,再通过课程实施产生课程优化的证据,验证支持是否适切,促进幼儿园课程完整、均衡、适宜地助推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研修能力、助推家园互动共育。
        (三)研究定位
        本研究定位于“智·造”园本课程是否适宜幼儿发展,通过多元主体评价支持幼儿发展理念,使“评价与课程”在互证互进中形成循证机制。
        1.尊重个体差异,形成个性化评价
        从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让评价推动课程的优化,“课程与评价”形成互证互进的循证机制,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及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功能,这就是本课题立项的初衷。
        2.拓宽家园协同的空间,探讨评价策略
        根据项目化活动目标设置了个性化发展目标,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家园共育,帮助家长和教师多维度分析评价,家园互动探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评价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功能。
        3.注重发现引导,提升教师研修水平
        静心观察幼儿,及时发现幼儿的细微变化,合理的鼓励和交流,在专业研修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明确可视化成长档案目标,在分析研修中学会发现问题,解读幼儿,提升支持有效性。
        (四)评价——课程循证机制研究的原则
        1. 即时性原则
        在驱动园本课程与个性化评价实践研究中,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即时发现,及时解决。在课题研究中,要求教师关注幼儿,细致观察、即时发现幼儿优势,并进行反思调整,及时更新支持策略。
        2.交互性原则
        园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传递平台需遵循交互性原则进行设计、实践和运用,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完善路径实施的管理。
        3.独创性原则
        教师对课程的反思与调整,从而产生更多项目化活动,突破原有评价模式和园本化课程模式,通过独创性的课程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四、循证机制的“评价-课程”互证互进的实施策略
        (一)顶层设计建构,明确评价模式宏观旨向
        1.课题组牵头,设计教师观察工具和观察方法。以《指南》为依据,以项目化活动为载体,设计评价操作表、基于个性化支持的教师观察故事、幼儿成长档案、课程评价互证互进的循证机制。


        2.开展幼儿发展评价交流,为教师搭建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由各班依据项目活动制订评价内容,撰写幼儿园管理层统筹,有机会、有培训、有反馈进行系统评价的模式。
3.学期结束撰写专题小结,形成阶段性反思班级评价。
(二)多元主体参与,有效建立个体评价策略
        1.园长能及时听到教师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了解教师的需求,帮助教师客观地分析幼儿的个体差异,形成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2.教师要定期邀请家长参与评价活动,并及时沟通反馈,针对多次观察结果对幼儿进行纵向分析,评价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计划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制定,能够使幼儿的个性化评价更加有效和有序。
        3.教师的学习故事记录。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及时调整,进一步推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也能从反思中,思考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是否适宜,提升观察、解读能力。
(三)以评价结果,互证互进课程实施
        1.明确评价结果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园本课程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阶段性教研检验项目实施目标结果,反思课程的目标与落实中的问题,进而调整课程目标。
        2.围绕课程设计有效观察计划。在评价前期教师与家长共同设计观察计划,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该幼儿的个性特点与发展需求,在评价后将共同反思教育行为中未满足幼儿个性需求之处,使个性化支持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3.树立支持个性化发展评价观。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以支持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幼儿发展评价观,体现客观、科学提高评价操作性与实效性的,从而促进幼儿全面个性化发展。
        五、研究成果
        结合园本课程“潮探究”、“享智造”的目标,以支持为方向,聚焦“潮玩”、“趣学”“乐享”、“智造”四个路径,为幼儿提供平等的机会,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发展、激励功能,让评价更多地关注现在、面向“未来”,借“评价——课程”互证互进实施策略,使园本课程不断得到完善。循证机制在评价反思、优化课程方案,使得课程与评价相互促进,进而助推幼儿的发展。
    (一)多元化评价指标,让幼儿个性化潜能可视化
        依据《指南》目标和园本课程对幼儿的发展期待,以项目化活动为基,以问题引发、以任务驱动支持幼儿的探究,幼儿在项目活动完成过程中,教师多维度观察幼儿发展可能性及其潜能,使幼儿的成长轨迹可视化,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激励功能,使幼儿成为问题解决者、责任担当者,达成“潮探究、享智造”的课程目标。
        通过研讨、反思评价结果,审视多元评价目标是否关注评价的整体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让评价指标各有侧重,继而循证园本课程目标、内容是否推进幼儿发展,继续进行梳理和完善。
        (二)多元评价主体,让幼儿发展形成合力
        在幼儿的发展中不仅有教师,家庭和与其朝夕相伴的同龄人都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在园观察的是幼儿在集体环境下幼儿的行为表现,而家长在家庭中作为被关注的中心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此幼儿发展评价的主体就需要多元参与,形成合力,同时幼儿自我认知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萌芽也不断发展,幼儿成长发展,自我评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师在上述不同主体的评价活动中承担发起者、协调者、主持者的角色,从不同角度掌握幼儿的发展状态,与家庭共同预设观察目标,共同制订发展策略,时刻保持步调一致,保证共同观察、分析策略实施的效果。
        (三)基于个性化评价,提升教师教育智慧
        依据园本课程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园以真实事件中真问题引导教师反思,通过研讨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幼儿个性化案例中,不断反思教育行为,研究自己的教育行为、体验教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升教育智慧。让观察成为评价的源泉,让评价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动力,从而不断完善项目活动的评价指标,以“支持”的理念为幼儿个性化发展做铺垫。教师在评价实践反思中解决问题,支持、引导幼儿发展策略,同时完善进一步园本课程。
        六、后期推进
        结合项目化活动和教研活动,继续开展“评价——课程”循证,通过学习、规划设计、实践研讨等方面探究,不断完善、保障“评价——课程”验证的循环机制系统性、连续性,让互证互进实施策略不断循环往复推进课程。
        (一)进一步完善循证实践。帮助教师观察到每个幼儿的发展,促使评价结果更趋于客观真实,开启家园共育的评价文化。
        (二)不断完善共同体机制。通过以教师为主体发起的评价沟通,建立与家长沟通、与幼儿沟通,客观分析幼儿行为表现,形成以家长为主体参与的评价过程。
        (三)让循证机制助推“评价——课程”发展。基于实证,确定教师支持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行为模式,通过实践探索,形成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评价工具;实践验证,形成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循证工具。
        在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开启实践、反思、优化循环往复的课程优化过程,不断加深评价是为幼儿更好地发展意识,不断优化、调整研究的目标和方式。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
        [2]王春燕.幼儿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是系统和长期的工作 [J].幼儿教育,2020(1、2)
        [4]王微丽 霍力岩.支架儿童的主动学习——经历 经验 经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温剑青.发现 理解 支持[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