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导航--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韦海竹
[导读] 对初中学生做好思想教育的工作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才能够真正的从心底打动学生,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当中。
        韦海竹
        广西省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中学  530709
        摘要:对初中学生做好思想教育的工作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才能够真正的从心底打动学生,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到学习当中。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思想教育
        每个班主任在工作中要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要怎么样做好这个环节呢?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班主任要做好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相济。
        一、以情动人,改变学生心理
        班主任要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刺激,激发情感,与学生进行交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在我担任的班级里面,有一个学生经常性的迟到,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老是做些小动作,交头接耳,打扰别人学习等。一开始对他采用了最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上课吵闹,就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没有完成作业就留堂;影响了别人的学习,就把他调到后排,这样子非但没有使他改变,反而使他更加的不好好学习了,他原本的毛病并没有改变,还经常性的逃课,我意识到了其中问题的严重性,决定换一种方式对他进行教育。经过深入的了解过才知道,他父母因为生计去外地工作,很长时间才回来一趟,他便从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奶奶年级大了,加上一直忙于农活,对他的管教也不严格,促使他养成了孤僻且自卑的性格,知道他的情况后,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他不嫌弃、不疏远,在用诚恳、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与他多次地进行沟通和交谈,给他更多的一份关怀和一种关注,用真诚的心去帮助抚平他受伤害的弱小的心灵,使他能够在一种爱护、信任的环境和气氛中迅速地产生愉悦的身体和心理,从而更好地接受学校里的老师劝说,把学校里的老师所说的、要求等转化为成学习的坚定信念和动力并为此努力的付出行动。用真诚的心去打动他,使他可以切身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受得到对老师的尊重,大胆地进行讲解或者做事,最终转化为一个热爱学习、遵守纪律的良好学生。
        二、晓之以理
        对学生的行为和政治思维进行改造,其根本意义就在于使得学生具备了明辨是非、真假分明、了解道德伦理、提高自我意识等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规范和道德习惯能够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一定要十分注重讲道理,即"要讲道理"。中学生的可塑性特别强,辨认是非能力也不强,缺乏远见,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情理交融,深化思想教育
        情感和理性是相互关联的,属于不同的范畴。"情"本身就是一个人的主观和心理性质,"理"本身就是对客观规律的体现。正确的思想教育活动过程是指学校通过"情"促使"理"深深地进入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实现其内化,即理在情中得以体现,情在理中交融。

如果我们没有"理",就不能真正做到接受教育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情","理"很难深深地融入到学生的身体中。在对班级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的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往往对学生进行两种偏向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以情代理
        以情代理,忽视了说话的道理,而对"情"太过于强调。不理性的针对一切事物的发展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只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了足够的和谐,就已经能够解决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放弃了对学生"理"的灌输,这种思想只是片面的,不切合实际的导致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一些学生在老师的关心和启发下,会取得一些进步,改正一些缺点,但是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改正,改正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学生的表现和进步都与教师的态度、情感有关。老师一直在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学生学习的劲头就很大;反之,会使他们觉得反感而产生抵触的心理,导致错误行为的产生。其次,由于学生根本不了解真相,对问题的认知还是不够了解和清楚,对自身的不良行为的识别和对错误思想的抵制能力都得不到提高。一旦学生很长一段时间离开了老师的监督,他们就会故态复萌,或者会产生一些别的错误行为。实践证明,“理”是思想教育的根本。只有用理性来说服和教育人,让学生真正理解“理性”,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信服,自觉按照“理性”行事。因此,班主任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客观规律的“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五、有理无情
        有理无情就是忽略了情绪因素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因素。我讲你服,我管你从,结果不仅仅可能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自身个性和心理发展被压抑,而且学生对于这些"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大大折扣。这种有理无情的语言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板着面孔讲理,面无微笑。话虽然有理,但声音听起来却干巴巴,激发和培养不了大多数同学的情感。二是由于很多教师平时对于学生的基本认识缺乏充分的了解,不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就会对教师"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容易疏远,甚至之间还存在着隔阂,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就会随之失控。实践证明,“情”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班主任启发和了解学生的“润滑剂”。当学生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时,学生才愿意听从老师的话,听从他的建议。为了学生的情感,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下的学生思维教育中,创造性地表现出一个个最优化的教育环境,总结很多好的经验。
        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对全体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教学工作时,必须切实做到"动之以情,说之以理",做到彼此促进,感同身受,提高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体现出我们所在学校的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王清泉. 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J]. 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1):186-188.
        [2]尹楠,徐志远.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理路 ——从"有意义"到"有意思"[J]. 学术探索,2021(1):122-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