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的可怜人——《日出》中李石清与黄省三人物形象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赵欣然
[导读] 曹禺在《日出》中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李石清和黄省三是曹禺《日出》中的两个特殊角色,同样是社会下层“不足者”,对于命运的压迫,两人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赵欣然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曹禺在《日出》中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李石清和黄省三是曹禺《日出》中的两个特殊角色,同样是社会下层“不足者”,对于命运的压迫,两人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虽然两人在性格等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人,但最终他们都落得了悲惨的结局。在黑暗社会中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却最终逃不过悲剧的命运,是以他们为代表的社会下层人民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日出;李石清;黄省三;人物分析

        《日出》的题记中引用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吉林美术出版社,2015年,17。] “损不足以奉有余”是当时的旧中国黑暗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上流社会的“零余者”操纵着金钱与权势,努力榨干普通民众的最后一滴血,而下层社会的“不足者”挣扎于悲惨的命运中,为了生存出卖尊严,卑躬屈膝地受尽屈辱。李石清和黄省三都是处于社会下层中的“不足者”,都是在腐朽的黑暗的社会受尽折磨痛苦的人,他们看起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但最终都没逃过命运的捉弄,落得一个可怜又可悲的结局。
        一、李石清的人物形象
        李石清是一个可怜可悲却也可恨的复杂人物。他虽身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却有一颗不甘现状、想要出人头地的心和不屈服于命运的韧劲。他想要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于想要同自己的老板一样,跻身成为上层社会的一份子,让别人都瞧得起他,他发誓说:“我要起来,我要翻过身来。我要硬的成一块石头。”[ 曹禺,《日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29。]但他卑微的出身,让他的成功之路困难重重。为此,他只能违背内心地去谄媚讨好他的老板,一边忍气吞声地在潘月亭的手下做事,一边恨得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扳倒他,为自己的上位铺路。自恃聪明又不择手段的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偷看了潘月亭的文件,因此紧紧地把潘经理的把柄攥在了手中。确实,因为这个把柄,他如愿地坐上了襄理的位子,却也在最后把他送进了悲剧的深渊。李石清的确有过人的胆识,他想爬进上层人等的渴望也无可厚非,但他为了自己的目的所做出的所有努力都会落空。因为这不仅仅是他和潘月亭之间的较量,更是“不足者”与“零余者”之间的较量,而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不会让他成功。李石清也最终落得个孩子病逝、自己被辞退的悲惨结局。
        二、黄省三的人物形象
        黄省三在整部剧中出场的次数与戏份并不多,但他老实巴交、胆小懦弱、迂腐无能的形象却十分清晰。特别是在他穷困潦倒不得不乞求李石清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对话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两个鲜明的灵魂。胆小怯懦的黄省三嗫嚅地乞求李石清说:“李先生,您没有瞧见我那一堆孩子……我实在无路可走,只好对他们哭……我没在银行做过一件错事……”[ 曹禺,《日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37。]可是这样卑微微小的哀求也丝毫不能打动李石清铁石一般的心肠,甚至恶毒地侮辱黄省三,要他去拉洋车、去要饭、去偷。可老实厚道、满肚子仁义道德的黄省三不肯、不能也不敢做这些事。李石清把黄省三当作一只地上的蝼蚁,可以随意践踏欺辱,最后他甚至像魔鬼一般狞笑着叫走投无路的黄省三去自杀,“我不能死!活着再苦我也不能死,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黄省三无助的哀求、渺茫的希望在李石清的讽刺挖苦中小小地爆发成了凄惨的控诉。那个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把老实安分、逆来顺受的黄省三逼的无路可走,逼的他最终走上了全家自尽的绝路。


        三、李石清和黄省三的对比分析
        在这部四幕剧中,曹禺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的角色,其中李石清和黄省三两个人物看似截然不同,却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的遭遇。从社会地位上来看,他们都是大丰银行的小职员,是被资产阶级压迫剥削的社会中下层人民;从家庭生活来看,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背负着喂养孩子供养家庭的重担;从经历来看,他们都憎恶这个弱肉强食的黑暗社会,却又不得不为了全家的生计,为着一点微薄的工资对那些上层“零余者”卑躬屈膝;从结局与命运来看,他们都没免于悲惨的下场,李石清不仅没能见到儿子的最后一面,自己算计了那么久却还是被潘月亭无情地开除,黄省三走投无路用最后的钱给全家买了自杀的药,孩子们都死了,自己却因为剂量不够活了下来,成了一个疯子。
        虽然李石清和黄省三两人是“殊途同归”,他们在本质上还是差别很大,两人在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巨大的生活压力时做出的抉择,充分体现了他们性格的巨大差异,也反映了像他们这样中下层人无论怎样在贫困潦倒的边缘挣扎,也终将免不了被黑暗腐朽、是非颠倒的社会逼进绝境的悲剧命运。同样是在银行做事的小职员,老实安分的黄省三只顾着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没有讨好巴结自己的上司,以至于在被辞退之后也没有人帮他说句话,给他一份工作。而李石清就完全不同,狡诈阴险的他不仅努力地讨得潘月亭的信任,还卑鄙地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掌握了潘月亭的把柄以此威胁潘月亭获得了襄理的职务。李石清和黄省三代表了两类社会的底层人民,一类碌碌无为,甘于被压迫的人生,另一类就是李石清一样不甘人下、不服从命运的人。但他们却也不是典型的“好人”和“英雄”。黄省三老实巴交,不曾在银行工作是做一点错事,也许是因为他心里还保留着善的信念,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迂腐懦弱的性格,他像个缩进壳里的乌龟,以为自己不去看不去想那些黑暗的现实,做好自己的事,就能保住自己的饭碗。但黄省三也不是完全是麻木的。在他自杀未遂彻底绝望之后,他像个“疯子”一样控诉、指责潘月亭和李石清:“我要死……你们又不让我死……我们都是人啊,人不能这样待人啊!”那些之前懦弱的他想说却不敢说出的话终于迸发出来了,他那可怜的灵魂最终也闪现出反抗的精神。李石清虽然有过人的胆识,但他对上层社会的反抗只是因为他想向上爬,他是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所以他卑鄙地采取的是不正当的手段,在他心里为了出人头地没有什么是不能够做的。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钱财是主宰,有钱的上层人可以随意决定别人的命运,李石清再怎么聪明有胆识,黄省三再怎么控诉指责都改变不了他们的地位,注定了他们会成为腐朽社会的牺牲品,成为两个殊途同归的可怜人。李石清看不起黄省三,却最终成了另一个“黄省三”,如此讽刺的悲惨结局,是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但也只有黑暗到了极点,才能对光明的来临充满希望,就像黑夜之后,才会迎来日出。

参考文献

[1]陈曦. 浅析话剧《日出》中李石清的悲剧成因[D].吉林艺术学院,2016.
[2]张海鹏.曹禺剧作《日出》人物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3):162-167.
[3]张耀杰.曹禺《日出》中的“有余”与“不足”[J].艺术百家,2010,26(06):47-56+98.
[4]王艳红.浅析《日出》中李石清的悲剧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2):173-174.
[5]陈建国.《日出》中李石清的角色分析[J].四川戏剧,2009(06):50-52.
[6]王小侠.浅析《日出》中李石清的悲剧命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9(03):26-28.
[7]骆正军.人物性格本原与社会本原的二重构——试析曹禺话剧《日出》中黄省三人物形象的塑造[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03):2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