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 陈艳菊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金庙初级中学
据统计,我国人均一年读到四本书的比例仅仅只有0.4%,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在许多的乡村,没有阅览室;在很多中小学校,因为课程任务的繁重,图书室如同虚设尘。这些,更让我们忧虑,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国家,它的出路在哪里?它的发展又能怎样?
必须要让阅读成为一个民族的习惯,这个习惯要从娃娃抓起。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段,不容错过。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学生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一、介绍一本好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家长,一个好老师,首先应该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不妨试试介绍一本好书给他们。这个好,不是单纯的自己认为的好,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投其所好。
对于中学生来说,故事性较强的,人物传记类的,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家长、老师试一试。介绍的方式也要具有智慧,能够吊起他们阅读的胃口。其实,中学生推荐书目就很精彩,只有老师引导到位,可以把他们当做激发兴趣的钥匙。
二、享受一起阅读的快乐
一本书,初看时,往往平淡,很多时候,多读几遍,才能品出味道。而我们的孩子,他们还不能自觉的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时,我们应该和学生们一起阅读,聊一聊自己阅读的进程,阅读的收获,或者,进入境界,来一个即兴精彩片段朗读。一方面,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持之以恒,读完一本书。另一方面,在反复的阅读中,他们或许已和书中的主人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或者已深陷情节中不能自拔。
开始,是为了别人而读,后来,是自己想读。再后来,是忍不住不读。最后,是把读书当初一种享受。
三、施加一点压力
蒋方舟的妈妈在她上一年级的时候对她说:“到小学毕业的时候,每个学生必须出一本书,否则,毕不了业。”这个善意的谎言给了蒋方舟压力,让她生出许多的恐惧。从一年级开始写日记,当谎言揭穿的时候,她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写作成了她的乐趣。
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一点压力。压力要适度,不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有抵触情绪。比如口语交际中,讲一个记忆最深的片段。 记下书中精彩的段落。对某一个人物进行分析。在书中至少做十处批注。方法有很多,目的只有一个,适当的压力最后成为动力,激励学生不断阅读,最后,让阅读成为终身的习惯。
四、做好一个结合
课内和课外要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
比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朝花夕拾》;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学了《杨修之死》,我就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五、开展一定形式的课外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其中,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因此,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当我们的学生把阅读当做和一日三餐一样的必须,不是把阅读当成偶尔,而是一辈子的习惯。当阅读成为时尚,当阅读成为享受,当我们的国家处处飘荡书香,当我们的民族代代感受书魂。那么,我们的未来才是最有希望的未来。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金庙初级中学
姓 名: 张芸 陈艳菊
Q Q: 166083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