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蒿泊小学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5
去年3月份—6月份,我校为了进一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解读”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从整体上深入解读教材,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深入落实,举行了“单元整体备课活动”。整个活动持续了近一个学期,每个备课组一显身手,而我们三年级语文组为了这次展示也是煞费苦心。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
一、犹豫不决,选题遇困难
记得当我们看到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方案时,我们组四位语文老师一致决定以鲁教版三下第四单元“动物”为主题单元(去年没有更换新教材),这一单元读写结合训练点较为明显,而且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定好主题后,我们组心理美滋滋的,没想到迎来“开门红”这么轻松便确定了主题而且在脑海中有了大体思路。正当我们踌躇满志准备细化任务时学校提出了新的建议,语文可以尝试进行新教材即统编版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活动。“是大胆尝试还是按部就班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犹豫不决,如果尝试新教材一是教师对课文不熟悉担心不能准确定位二是学生也没有现成的课本没有累积的学习经验。于是,带着这些困惑我连忙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想寻求他们的意见,至今我还记得一位老师说的话“不要把结果看那么重,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磨炼一下自己。”是啊!何必在乎输赢,我们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这本身不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过程吗?
最终,我们选择了三下统编版教材,而且围绕“观察”这一重要而突出的主题,对第一单元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我们以“观察”作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结合第一单元的习作题目《我的植物朋友》,对第一单元进行重新编排,将描写动物的状物类课文剔除,只聚焦对植物的观察描写,将本单元整理成《荷花》《花钟》《石榴》。这样编排我们觉得利于让学生在层层深入地文本阅读中,不断积累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迁移与运用。
二、付诸实践,在反思中前行
单元主题的确定犹如孤舟漂泊时遇到的那束温暖的灯光,我们的心底也随之多了份坚定与执着。紧接着,我们组四位老师根据学校的方案开始制定各自的任务。单元整体分析、某一课的说课、上一节课、单元整体教学反思,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互相关联。每位老师都各尽其能,而我负责单元整体教学分析。只有把整个单元重难点、核心目标分析到位,说课和上课才能连贯自然。为此,我也是在摸索中对这一单元进行不断修改。
(一)查阅资料
起初,我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单元整体教学有了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整体推进为教学主线,整合实施单元整体预习课、单元精读引领课、单元略读实践课和单元阅读拓展课教学课型。
这启示我们在整体推进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时,要按照学习过程,即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整体推进。我们可以可以根据年级和教材灵活处理,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始终向着目标行走在单元整体教学这条主线上。
(二)依据课标,结合学情,挖掘语文核心素养
单元分析做到细致,同组的老师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因此,我一直在想: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观察方法到底应教什么?
为此,我们组的老师特意设计了一份前测——通过出示桃花图片学生练笔,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教师不进行详细指导。
针对学情,经过组内老师的讨论,我们受到启发,在设计这一单元教学时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生虽然在三上已经写过观察的文章,但是本单元侧重的是对植物的观察描写,而且前测也暴露出学生对于这类文章的写作比较陌生。因此教材编排时要注重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要定位准确。三年级习作的要求是“写清楚”,即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习作是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能看明白,不能过度拔高要求。
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充分,接下来便是重中之重,确定单元整体目标。经过“日夜奋战”,确定的目标如下:阅读目标——能根据文中的重点词句,说出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说出植物特点。习作目标——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把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写清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喜爱之情。(三)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不能忽略实践的重要性。
有了对单元的整体把握,接着便是付诸实践的过程,当然对单元分析成果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上好一节课。我们组承担讲课活动的是一位毕业三年的年轻教师,一位很有想法的教师,她根据之前制定的目标,不断修改自己的教案,开始了第一次磨课。磨课前组内的另一位年轻老师负责印课文纸,我负责领着我们班的学生预习好课文。虽然对第一次磨课没有很高的期待,但结果却有些大失所望,整节课比较混乱,重难点不突出,比如品读荷花的句子时学生也体会不到美感。于是,讲完课后,我们组利用学生放学后的时间进行了评课,学生为什么不能体会到荷花的美呢?我们觉得是教师在讲的过程中没有抓住有动态感的词,下放的学习任务不够明确,比如“冒出来、饱胀、破裂”,仅注重了“有的····有的”句式训练。而且,整节课虽然有学习目标但缺少评价任务去检测,这也违背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同是也缺少大情境主问题,没有表现性评价,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最终,经过研讨,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主问题,并对《荷花》一课的目标进行重新修改。
之后,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在一周多的时间内陆续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磨课,这中间学案也在不断调整,而我的单元整体分析也是随着变化。直到最后展示,其实我们还是非常忐忑的,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展示的过程比较顺利,上课的老师我觉得也发挥出了最好的水平,整节课松弛有度。说课和反思环节也都与单元整体分析自然地串联在一起。“折磨”我们一学期的这块“大石头”在每个人的心里终于落地了!
三、收获满满,向着目标推进
通过这次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我看到了它的高效性与实效性。它就如同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单元整体教学重视课文的完整,强调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对课文进行详细深刻的了解,制定完善详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课程中,从课文的背景、内容、蕴含的意义、包括的知识等全面整体的传授给学生。只有对单元进行整体地分析,才能把握好每一课乃至每一课时的学习,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坚持单元整体教学,意义之大,已经不言而喻。首先从单元目标出发,整体关注整个单元的教学,会有利于单元目标的达成。更具深远意义的是,它带来的是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能力的提升。从一个单元出发,连接到一种文体;从一篇文章出发,连接到一本书;从一组文章出发,连接到一类文章;从一位作者出发,连接到一个时代。将语文教学和语文阅读、文学欣赏、写作整合为一个整体的价值远远大于传统语文分块教学的价值。其深远意义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单元整体教学思路下,教师可以整合能整合的一切,尽一切可能实现整合,关注单元整体的效益,同时,也会敢于大胆取舍,防止被教材束缚住师生手脚。
我们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始终要坚持从事实出发、与时俱进,只有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教学设计中不落窠臼,设计出内容新颖、学生感兴趣、效果也好的课程内容。要相信只有教师视野开阔,学生才能视野开阔。教师有多高,学生就能走多远。
作者简介:韩雪(1988-04-23),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二级岗位,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