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6期   作者:何亮
[导读] 一线技术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能够胜任工作技术能力,又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操守,因为这样才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同时有助于工作成效提升。
        何亮
        大连交通技师学院  116013
        摘要:一线技术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既要有能够胜任工作技术能力,又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操守,因为这样才可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同时有助于工作成效提升。故而新时期中职教育,必须在专业教学与技术培训外,强化德育教育,使其具备适应岗位工作的必要品质和道德修养。文章从中职教育现状出发,概括德育存在不足,围绕校企合作探究介绍德育创新策略。
关键词:中职德育;现状与问题;校企合作;创新策略
        引言:社会发展对技术工作要求也有提升,从过去侧重技术,朝着技术与品质兼具发展。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需要依据市场需求变化,有针对性作出调整。加强中职生德育,不仅是就业需求,也是学生全面与终身发展,以及健康成长所需要的。长期以来中职德育因为思想观念和方法存在问题,致使德育效果与预期有差距,不能达到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标准。校企合作是中职人才培养最为主要模式,当前德育创新,也应寻求与企业合作,形成德育合力,促成协同育人,以提升德育成效。
        一、中职德育不足
        (一)重知识技能轻德育
        中职教育在育人方面,未能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存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训练,轻视德育教育现象。认为学生只有掌握技能,才能顺利就业。但是当前企业对一线技术人才要求提高,与过去相比看重技术也重视人品。因为没有良好的品德,在工作岗位中就可能做出有损企业利益事情,或者是过于懒散,不能吃苦耐劳,导致工作岗位成效低。故而中职教育忽视德育,与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有出入。
        (二)职业道德教育不足
        分析和总结近年来中职德育工作,发现具有职业道德教育不足问题。德育围绕个人品行、道德素养、心理健康等,忽视与职业和岗位工作联系,缺乏全面性。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岗位工作中需要哪些优良品质,如何与人打交道等,不是很清楚和了解。最终必定会给后期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德育评价要以道德品质为主,对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等评价少,不利于职业素养提升,对其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德育方法滞后
        中职德育一方面被边缘化,另外一方面存在方法滞后问题,这是导致德育质量差主要原因。中职德育未能调动各个力量和各种资源,比如社会力量、企业力量等,属于单打独斗。依据经验进行德育教学,没有和岗位工作结合,德育整体成效不如人意。德育教育集中在说教上,老生常谈,教师一开口学生就知道会说什么,参与度低,而且往往不用心。近年来德育教育也进行改革,融入新方法,但是单纯借助于新技术和方法,内容选择不够用心,存在脱离中职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岗位工作的问题。
        二、中职德育校企合作策略
        (一)构建校企合作德育机制
        中职德育成效提升,依赖于各种力量发挥作用。校企在德育教育方面展开合作,学校利用专业性,做好道德品质、价值观、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等,企业则要结合岗位工作需要,协助学校强化职业道德与素养教育。中职生思想道德水平将得到最大程度提升,既能使其各个方面健全与健康发展,有能对后期就业有很大帮助。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构建和完善在这个方面合作机制。政府要做好引导,搭建要桥梁,促成校企合作德育组织平台和机构的建立[1]。成立德育工作指导机构,由政府牵头,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
        德育指导机构或者是委员会,需要整合校企以及社会各种德育资源,然后结合中职德育需求有针对性选择,指导学校和企业在德育中应用。校企合作德育委员会要针对德育工作,积极展开研究,各方力量发表看法,集思广益,最终制定出契合中职德育需求的德育工作计划和方案,并探寻有效方法,以强化德育工作指导,以共性智慧促进德育质量提升。此外,党政机关加入到校企德育委员会工作中,做好监督与指导。

中职德育工作在齐抓共管下,成效必定会显著提高。
        (二)形成双师型德育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下德育工作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因为对于中职德育而言,教师德育能力高低,对德育影响是最直接和最大的。校企合作下德育要形成双师型队伍,既要做到请进来,又要落实走出去[2]。请进来就是邀请企业领导、骨干技术人员、党组织人员等,走进中职课堂,在传授技术经验同时结合经验,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弥补学校德育职业道德教育不足或者是不能贴合现实的短板。中职学校的德育骨干教师要走进企业,参观和学习,了解不同工作对学生能力需求,从多个方位了解,主要有技能、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等。在此基础上,还要与企业党组织人员进行沟通,在实践学习中总结和掌握岗位工作对道德品质、人际交往、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要求。
        德育明确这些之后,根据每个专业实际情况,以及德育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制定德育计划,组织和安排好德育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德育更为贴近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将来岗位工作需求,实效性会更强。中职德育教师要多向企业取经,并在平时多总结中职学生在各个方面问题,集中在道德修养、人文情怀、心理发展、职业精神等方面,采取措施有目的性引导和纠正。
        (三)德育要全过程和全方位化
        校企合作下德育教育,必须要全过程和全方位化。学校要将德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就业指导中,还要融入到工学结合和定岗实习中[3]。每个部分教学都要设立德育目标,确定好考核指标,从德育角度上对学生展开评价。这样就能真正发现学生道德品质方面问题,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自身所缺少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学生就能更好自我纠正和调整,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也能做到个性化指导和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校内德育教育和考核主要依靠的是德育教师和专业教师等,定岗实习和工学结合德育以企业为主要力量,将学生在实习中相关方面表现,记录到实习考核表中,以促进信息反馈,在共同努力下提高德育质量。校企合作下德育,作为学校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德育,通过各种活动以及多渠道宣传,对学生进行无声熏陶教育;企业文化中一般都有和德育相关内容,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时,应先让其学习相关文化,比如吃苦耐劳、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争先进和一流等。
        (四)创新德育方式
        校企合作下学校德育要减少说教,通过运用各种真实案例,有品行方面案例,也有岗位工作中案例,同时可创设情境等,引导学生讨论,促使其自我感悟和教育。德育教育要通过环境熏陶,净化心灵,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新时期德育重在让学生领悟,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必须要通过创新方法,促使学生身心都能加入到德育中。
        德育包含内容较多,比如健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既要保证内容要有针对性,还要确保方法恰当。中职德育不仅要满足普适性要求,针对绝大部分学生做好德育,又要明确每个人具体问题,然后有针对性指导[4]。实习期间企业要做好岗位工作和岗位职责介绍,做好企业文化教育,以及利用实际案例,要求学生探讨,使其明确不遵守职业道德的严重后果,与学校合力共同促进德育成效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当前中职德育教育,应从校企合作出发,形成德育合力,从而保证教育成效提升。具体操作中,需要从构建校企合作德育机制、建立双师型德育教师队伍、确保德育全过程和全方位化、创新德育方法等,在共同努力下达成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侯艳.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9, 02:284-285.
[2] 李建良.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德育创新的探索[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7, 000(005):P.29-29.
[3] 蒙敏. 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中职德育创新教学研究[J]. 长江丛刊, 2020, 000(003):P.190-190,196.
[4] 胡茂林. 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及策略[J]. 时代教育, 2020(6期):120-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