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涵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经过不断探索、总结经验而形成的一套能够有效适应自身发展以及学习的方式。核心素养内容主要是以语言积累与规范、审美体验与感知、思维方法掌握与融合、文化知识与归属这四个方面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有效落实和欣赏培育目的,自然需要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所以本文也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
1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流向单线条。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中,教师是课堂上的唯一主角,引导和界定课堂的走向,单方面主导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相当于单线条的信息传输关系,二者之间的交流、对话频率非比较低。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取消了对学生的提问环节,因为教师的潜意识里觉得学生思维的过度发散或一时间无法答出问题,会影响课程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师授课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不利于教师顺利地进行教学。(二)说教内容高频化。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内容比较死板,理论内容大于实践,结论教学多于过程教学,学生很难在此过程中领略到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也无法建立起理论和实践的关联。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关,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能从实践的角度开展学习,那么这些课本内容仅浮于知识的层面,很难让学生对其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说教式的授课会降低学生接触更多知识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很不利。
2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1挖掘教材内容,沉淀学生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富含着很多经典名篇,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和我国历史的雄厚的文化底蕴,经典名篇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沉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经典名篇的教学中,还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语文课本教材的重要价值,去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感受经典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感受优美的语言文化,充分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唐宋诗词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不断地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优美的文化意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品质,让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更高尚的思想情感。
2.2以学习兴趣为主导,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内容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更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也就是说,语文教育具有特殊的文化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喜欢上语文教学,如果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那么无论教学内容多么丰富,也无法让学生获得核心素养方面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例如,《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曹冲的聪明才智,他用十分创新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体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直接为学生模拟“称象”这一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准备水盆、石子以及小水杯。教师可以利用一块重物模拟大象,让学生利用水盆模拟池塘,水杯模拟称象的船,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测量再现课文情节。教师主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开自主实践,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利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3围绕语言建构,提高学生语言积累
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将教学定位于学生语文兴趣培养这一点上,毕竟只有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为之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打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语言建构来提高学生语言积累,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文章,将其中优美的语句以及良好的表达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解读与剖析,这样学生就能对文章语句、建构语言方法形成良好把握,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以《翠鸟》这一文章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立足于教学文章先利用图片为学生展示出“翠鸟”的相关图片,借此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再引导学生就文章中“翠鸟捕鱼”姿态的生动描写进行探析,借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语言魅力,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赏析中对其语言建构方式形成有效理解。
2.4围绕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改教育理念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同时还要在通过开展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言能力是学生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载体。其中,阅读是学生输入语言的主要途径,写作是学生输出语言的主要途径,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将二者密切地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读写结合地发展语言能力。例如,课文《猫》,老舍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利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小猫的形象,展现了小猫的性格古怪可爱。比如,在描写的过程中,老舍先生利用小猫的叫声来展现小猫的情绪和性格,如同写人一样,借助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小猫的叫声,联系自身的经历,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感受小猫的性格特点。在学生理解了此内容之后,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他们模仿作者,刻画小狗形象。通过体验读写结合,学生自然而然可以获得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2.5注重社会参与的引导,提高应用能力
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培育、养成的思路上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而且教师在相关不足的弥补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诉求。为了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上得到更好的突破,社会需进一步加强参与的引导力度,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给小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在《好的故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故事的内容、故事的架构等,教师都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对于文章的基础知识点掌握以后,需要进一步挖掘生活中的故事、社会中的故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对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经历更好地搜集,在故事的分享和自我感受上进一步提升。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教师可按照开放式的作业模式进行思考,让学生对自己听到的故事进行整理和加工,在课堂上分享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大家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学生由此能够在语文的思辨能力、叙述能力、描述能力得到更好的强化。
3结束语
综上,核心素养才是当前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当在核心素养理念下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转变传统教学思维,让学生真正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束缚,成长为一名具有良好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汪荣.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32):134+136.
[2]孙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10-11.
[3]黄娟.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求知导刊,2020(4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