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树
福建省平和县文峰学校 3637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之一,是学生为所有学科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学生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语文这门学科是小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小升初考试的必考科目,学生要想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一定不能忽视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重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使学生加强对我国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困境;思考
引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在迈上新台阶,经济也开始复苏。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正在逐渐拉大,尤其是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更是参差不齐。城市的教育质量高,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得多,而农村则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教育资源短缺和基础设施匮乏等因素,使得农村的教育水平跟城市的水平相差很多。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使孩子们热爱读书,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并增强自己的各项能力,提升自身素质。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下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教学。
一、当前农村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困境
(一)重视程度低
农村小学相对于城市中的小学来说,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很多农村小学并没有多媒体等适合经典诵读教学的教学设施[1]。其次,由于资金匮乏,学校也没有足够的经典阅读书籍,不利于对学生经典阅读的教学。此外,还有一些农村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对经典诵读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而阅读经典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让他们积累一些优美的句子和词汇,并能够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会在作文上得到较高的分数,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教师缺乏指导
在经典诵读课程中,很多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指导,导致学生的诵读效果不理想;还有一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语速等方面进行调整,但是学生并没有在朗读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诵读兴趣的培养,甚至会使学生丧失对经典诵读的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理解能力较低
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平时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很少,同时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内容,学生只是对这些文学作品泛泛阅读,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升。
(四)缺乏对作品的解读
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自行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师并不会对作品进行解读。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都比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在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阅读作品时,他们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导致阅读效果较差。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解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诵读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农村小学经典诵读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
课堂前五分钟朗读是对于语文经典诵读来说一个很有效的过程,它既能让学生们从课下的活动集中注意力于课堂上,又能让同学们以多次朗读的形式增强其记忆,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设置一些经典的故事让学生诵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这些故事的诵读和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每一次诵读都是学生加深记忆的过程,所以老师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朗读意识,并让他们意识到跟读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个人带动另一个人,相信在这样的老师的带领下,这个班级里的同学都会主动进行经典诵读,并以语文进店诵读为乐趣[2]。
早自习朗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清晨是最清醒的,也是记忆能力最好的时刻,坚持晨读,既能够增强对语文的阅读能力,又能加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目前的知识积累很重要,对于以后的语文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们进行朗读的练习,这样可以让他们保持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很多小学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经典诵读教学,这种教学理念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想法,从而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并不懂得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阅读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参与进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找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文章,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诵读的引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诵读效率,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近些年来被很多教师所使用,尤其是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也很好,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小学还是学生的思想启蒙阶段,对语文经典诵读的接触很少,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很弱,这就需要老师出面指导同学们诵读[4]。老师应合理安排学生小组合作的阅读量,不宜过多,这样会加大孩子们的压力,使他们觉得这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策略,阅读量同样也不能太少,这样孩子们讨论之后就会觉得没事可做,使孩子们的学习不够充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为语文学科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农村的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接触经典诵读,因此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诵读能力,从而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广阳,杨军.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困境与对策探究[J].汉字文化,2019(14).
[2]黄彩条.农村地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困境与对策探究[J].中外交流,2019,026(023):277.
[3]谭海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20,000(004):133.
[4]薛福山.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20,v.18;No.604(31):128-129+132.
作者简介:罗森树:(1962年10月),性别:男,汉族,籍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学历:中专,单位:福建省平和县文峰学校小学部,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