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巧设生活情境构建小学语文梯度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李维英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个班级的作文写作水平决定了一个老师的作文教学水平。
        李维英
        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个班级的作文写作水平决定了一个老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作文的写作是极具生活性和创造性的,每个学生因为生活经历和个人性格特点的差异,作文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所以老师教授的并不只是作文的内容本身,而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构建梯度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愿意写作、喜欢写作,从而进一步掌握写作技巧。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语文;梯度;作文教学

        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说,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生活经历少、语句积累少、读书少导致了小学生们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从何写起。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进行梯度作文教学。学生们在教学活动外体验和感受生活、观察周围人物和事物,丰富知识与思想,加强理解与练习,促进作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创设作文情境,提供想象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该段文字说明了学生写作能力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写作对于一个人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即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1]。
        由于语文知识与写作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引导了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所讲授的语文课本知识进行作文主题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发散思维来进行作文的写作。例如在学习《祖国的生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章具体内容和所得出的个人感悟,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自己是如何过生日和自己过生日时的感受。通过合理的引导,使小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用笔记录下自己对过生日的理解,和自己过生日时发生的趣事或是印象深刻的事情,作为一篇作文写作练习[2]。
        这种梯度教学方式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乐于积极思考,开阔思维,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作文写作,得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培养了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记忆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所学知识和自身经历的结合,可以使小学生的写作热情更加高昂,作文内容更加丰富,作文情感更加充沛,进而提升作文创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融入真实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根据学生的思维认知程度和性格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适当的改变,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实现梯度教学策略的引入。不同的年龄适应不同的教学策略,低年级与高年级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任务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低年级注重的是写作的行为,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日后的写作打基础、做提前准备,高年级注重的是写作能力与技巧,让学生学习如何写作、如何更好的写作,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基于不同题材的写作内容都可以有相关素材进行写作,更倾向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体会和对事物的深刻思考[3]。
(一)前期:1-3年级
        在1-3年级阶段,小学生在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时,写作内容可以从距离最近的现实生活中入手,例如身边事物、周围亲人和朋友、游戏感受、内心愿望等。
        例如最基础的写日记,记录自己的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吃了哪些事物,玩了哪些游戏,交了哪些好朋友等等。

一开始可能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每天记录,学生对于写作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慢慢地使内容丰富起来,开始尝试着记录一些个人心情和感想。
        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学生们每天写日记、周记的形式,养成持续写作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培养写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增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们想写,愿意写,主动写,后续写命题作文时,不会对写作感到陌生和厌烦[4]。
(二)后期:4-6年级
        在4-6年纪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意识,可以对一些事物进行简单的描写。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让小学生完成作文的写作。例如以“我眼中的妈妈”为题,引导学生完成一篇文章。妈妈是每天可以见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生活的,也是陪伴学生们时间最长的。让他们通过对自己妈妈的行为、态度、样貌的观察,用文字来描述出自己眼中的妈妈的样子或者自己与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通过亲子间的故事发生进行情感表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使亲子间的感情更加亲密。
        通过梯度教学的引入,学生从不会写作到可以独立完成写作,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字、语言的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使学生逐步丰富写作内容,掌握写作技巧,抓住写作要点。这期间,不仅仅是靠学生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教师、家长给予充分地帮助和积极地引导,与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
三、开展课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大家印象中的课堂就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拿着不同学科的课本,抬头看着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枯燥的坐在教室上课。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堂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教室内,还可以在操场、公园、博物馆等户外场所内。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积累素材,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获取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例如游览名胜古迹、参加辩论赛、知识竞猜、文娱表演等,也是可以用来写作的优质素材。在路途中见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悟,在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喜悦,在演出中受人喝彩时的骄傲,这些在课堂上不会出现的经历都是一生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应该提倡和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增进同学间关系的同时也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见识的开拓、生活的体会、情感的促进具有一定作用。如果以课外活动为题,让学生们进行写作练习,学生们在回忆之余,写作能力也能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有所提高和进步[5]。
        语文作文的写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多一次有利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也是多了一次观察世界的机会。适量的户外课堂可以丰富学生们的学识和生活经验,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在不同角度体验生活,有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人生感悟。呼吸新鲜空气,仰望蓝天白云,感受这大千世界,愉悦了身心,感受了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叹于这世界的美好。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内容、有情感的好文章。
结束语:
        构建小学生生活情境与梯度作文教学是遵循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从教师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完成特定题目的写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完成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写作内容;在课外活动中,丰富思想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小学生的思维从封闭到开放,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用心感受身边事物,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达到领悟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方法,完成独立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晓晴.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造句训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高艳艳.合理进行生活情境构建,巧妙开展小学作文梯度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2):55.
[3]周飞.巧设生活情境,构建小学语文梯度作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2):59.
[4]朱晓美,殷明星.基于生活体验的小学梯度作文教学实践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9(06):102-103.
[5]钱品珍.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构建下的梯度作文教学[J].小学时代,2020(0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