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南宁市桂雅路小学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当中,语文属于一门重要学科,阅读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工作当中,引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平日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所之所想,对教学计划进行完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一、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当前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学校的教育环境,还是家庭教育环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平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相关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发展的教学任务。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够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任务,也是教师应顺利完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二)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主要目标。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相比较,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平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顺利完成基础知识教育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为实现相关教学目标,教师应全面审视自身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阅读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保证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现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考虑中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其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综合能力,这些均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保证阅读教学时效性,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形势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应结合具体情况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占据主导地位,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均会因此受到影响。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学生甚至还会消极回避,并不愿意参与其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的学习近况与思想变化,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关注时事热点,主动进入学生的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另外,优秀教师之间应加强交流互动,彼此分享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特点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新型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所开展教学活动不会偏离教学主题。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将两个或者多个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改变原本固定的模式化讲解,学生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相比较而言,中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较,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以及思考方式,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教师可在班级内容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班级内成立读书角,为学生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真正乐于读书与善读好书。另外,还应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可拥有属于自己的校内阅读空间。
(四)营造良好教学情境
开展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发展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保证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特征与阅读教学内容作为切入点,可采取情境教学法、穿插教学法等,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还可设置一些趣味问题,提高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七色花》的过程中,教师可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世界,并认识神奇的宝物,实现小学生的愿望。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借助设置悬念的方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强化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满足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平日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完善教学方法,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各项要求。另外,教师还可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方位实现阅读教学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李茂青,马向明,毛桂林,李神州,黄锐婵,魏娟.《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 2018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A]. 李金霞,袁正玺,何荣,杜桂华,唐莲.《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C]. 2018
[3].从教学设计入手,聚焦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金钱的魔力》一课教学为例[A]. 宣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 2018
作者简介:张莉(1996-05),女,汉族,籍贯:广西北海,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