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之超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包集中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初中语文则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初中时期更是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时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对于学生的教学存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本文就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做出一系列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引言: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其影响下对自身的行为意识与价值理念进行规范,从而培养出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栋梁之材。所以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才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非常的抵触,如果在此情况下教师硬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也没有任何兴趣。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对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能够唤起学生积极的响应。例如,学生在学习古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与当代流行的事物进行结合,如学习宋词《水调歌头》这首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王菲的歌曲作为切入点,这首歌就是这首宋词的改编,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与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1]
二、利用先进的技术辅助传统文化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初中语文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利用信息技术,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能充分的讲解难点,这种教学的方式既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也能吸引并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降低了传统文化的学习难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学习传统诗词《月夜》时,教师要提前做好与诗词相关的视频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边播放视频,让学生以最直接的方式感触诗词的描述,深刻去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师通过视频与诗词的描述来介绍写作背景与诗人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看和领悟,在自己的脑海中能迅速描绘出诗词中的景象,结合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全面提升对诗词的解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搜集与原文相近的诗词进行对比学习,利用多媒体的便利与丰富的资源将诗词中比较晦涩的词语进行具象的展示,以此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2]
三、延伸课本内容,为学生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的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安排进课时中,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魅力,适当的对语文知识进行延展性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体会我国传统文化所展现的艺术魅力与成就,逐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通过延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3]例如,在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文章时,从讲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将课文知识延展到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上,这篇文章只是展现了贾府内一些代表人物的部分性格特征,从这些人物的描述开始逐渐展示出贾府的荣辱衰败,有鉴于此,为了使学生切实感受《红楼梦》的文学魅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的去阅读《红楼梦》整本书,通过对全书的阅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文章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有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初中生有着积极而促进的作用,教师更要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对于中学生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能够主动地学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财.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文学教育.2019(08):70-71.
[2]韩景龙.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学周刊.2019(27):28.
[3]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学语文.2016(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