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莹
梧州一中 广西梧州 543000
摘 要: “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良好的反思习惯是学生掌握学习知识,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反思习惯也可以使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学生日记能有效的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明确学习目标,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 学生日记 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是一门让学生倍感头痛的学科,特别在高三的复习中更为突出。且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二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大规模的新课改活动,通过 “每日一清”、“周周清”、“月月清”等过手训练,这些活动多数为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被动进行,没有自我反思和小结的习惯,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内化,学习上没有成就感,部分学生产生兴趣缺失,把每天的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和应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数学教师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以及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加强师生间关于“学与教的对话。”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疑问和难点。
我所任教的是艺术班和文科班,所以平时上课比较注重小题的讲解,但是在学生的日记中,有学生提到:关于数学的二轮复习可以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有些难度不大的小题可以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评,让他们自己梳理知识和改正错误;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就要加大力度讲解。通过学生的日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正是利用“数学日记”这个中介,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所学的,让教师反思自己所教的。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分析近两年数列高考题出现的频率和位次,发现数列解答题出现的题号向前移动,这两年每年数列均出现一道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不难发现,等差等比数列定位要求,即系统地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解决综合性较强的或较为困难的问题,因此数列是数学高考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题型在常规中出现变化,在注重基本能力考察的同时,又注重探究创新能力的考察。如果出现在客观题中,一般考察两种常见题型:1、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求和等问题,主要涉及基本量思想;2、数列的探索性问题,往往考察等差等比数列的求通项求和,运用累加、累乘法的简单递推数列的求通项求和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如果数列问题出现在最后一两题,则是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大多以数列为考查平台,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简单数论等知识,通过运用递推、函数与方程、归纳与猜想、等价转化、分类整合等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探索创新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以及问卷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反映的难点在:数列求和。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是不同的。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优生做完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考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其尽量完成习题。
在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关于数列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想法,突破这个难点先要攻破数列的通项。
在学生的日记中反映部分学生不能得满分的原因:没有得到数列的通项或者没有注意观察数列的特点。对于第二问中,又没有对数列求和的方法进行综合应用,没有考虑到分组求和与错位相减法的综合使用。这里就要求要我们老师平时多注重解题基本策略的归纳:一般数列的求通项求和问题大多以递推通项为背景,通过常见的公式、累加、累乘、构造等方法对递推公式进行变形,最终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式进行求解,有时候在构造过程中我们会用到多种构造方法,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将未知的数列转化为我们已知的数列进行求解。求递推数列通项是数学中“化归思想”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与难点.复习时建议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复习,几种基本的递推模型人人掌握。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方法的熟悉程度。
通过学生对这一节课的日记,我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难点和疑问,使我更加要注意在平时课上课后作业多注意中下层次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点、基本方法、基本思路的渗透与巩固。
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而且通过学生的日记,也使我们教师从中得到许多授课的想法,通过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日记加强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数学研究的某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传授知识,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每个例题都让学生体会到通项化归的思想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的孔凡哲教授曾在一次讲座时说过: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我一直都是深刻记得这句话,也在教学中实践它。可我仍然感觉自己做不到“精彩”而更多的是“平淡无奇”。但是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使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发现教学真的不仅是需要智慧、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设计,更要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声音,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自己,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教学和创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加快学生的思维节秦,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
参 考 文 献
1、 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岳麓出版社
2、 陈旭远 《推进新课程》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