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东
肥西县铭传乡中心学校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学科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了,学科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融合,可以给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带来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的手段、方法的改变。笔者结合长期一线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就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融合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强,对有些数学问题的理解主要以直观形象为主,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氛围里体验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潜意识,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课程《小兔请客》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小兔、小松鼠、小猴、小刺猬围坐在草地上准备吃果子。画面显示,小兔先端了三盘果子,又端来两盘果子,每盘有10个果子。这时,爱提问题的小兔想考一考其他小动物,并且调皮地说:“只有回答出我的问题才有果子吃。”接着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这时贪吃的小动物们急了,转向屏幕,向小朋友们求救:“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吗?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汇报,指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算式是:30+20=。这样别出心裁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有效融合,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再现了真实的场景,展现了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了现象的本质属性,提升了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是思维碰撞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是思维迸发火花的课堂。
小学生的思维发育处于初级阶段,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转变的时期,在数学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多媒体技术和数学学科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建一个可参与的环境,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拓展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体验和感悟,启发学生学会在体验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研究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一课时,学生对于圆面积公式的来历不是很清楚,学生有点犯糊涂。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圆形拆分成若干份后,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动态图像,圆的半径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是什么关系,通过动态演示图的展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理解圆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直观形象,印象深刻。
再比如在教学“一件东西,甲单独买缺10元,乙单独买缺7元,两人合买缺3元,这件东西多少钱?”这个应用题时,单独从字面看,很难找到突破口,这个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图与形结合起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可以画三条颜色不同的线段,分别代表甲乙两人的钱和3元钱,然后将三条线段合起来,这就是该物品的价格。线段图演示,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该物品价格。学生也容易理解,比单纯的讲解,效果好很多。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层层深入,层层探究,可以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可以将直观和抽象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其中,信息处理能力是重要的一种能力。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数学课程教学,所选择的学习素材附带一定的情景或背景,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为用而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选择时一定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陈冬冬.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议[J].《学周刊》.2011年07期.
[2]朱卫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年21期.
[3]张卫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助学单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7(10).
[4]张克菊,邢润兰.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听助学课堂《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感[J].华夏教师,2015(10).
[5]谢振红.刍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考试周刊,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