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创新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唐映雪
[导读] 初中化学的显著特点,使得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唐映雪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松林中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121
        摘要:初中化学的显著特点,使得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就基本特性而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转变观念与平衡思想、论证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维度。其重在以化学教学为载体,借助诸多实践性、探究性、发散性、延展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深刻领悟化学内涵,获得健全人格与完备意识的确立提供铺垫。因此,教师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时,应以创新教学模式为导向,通过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借助,构建出宽泛、多元、和谐、民主的教学生态,鼓励学生在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获得认知蜕变,以切实落实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塑造。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化学教学;创新
        实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策略、手段、途径的创新,是践行核心素养要求的基本途径,更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必然选择。而以核心素养为引领,落实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既契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也符合初中化学的育人导向。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化学、用化学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切实拓宽认知视域、不断凸显主体地位中获得认知迁移,并将初中化学教学推向全新高度、纵深领域。因此,教师在创新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与途径,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时,应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与预期教学目标需要,科学建构教学生态、灵活延展教学路径、切实强化实验设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探究、感知、应用、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切实发挥自身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尝试解决不同化学问题,以逐步践行化学核心素养思想与理念,并深度融合至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在辨析宏观与微观、转变思想与认识、开展推理与建模、进行探究与创新、承担责任与使命中更好学习初中化学,满足自身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以核心素养思想为导向,探寻课堂教学创新途径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特别宽泛,其可以衍射至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各个视域,且对于学生认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借助核心素养思想创新教学途径时,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内容、活动、措施的践行无限贴近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使学生在更为靠近自身“最近发现区”的认知视域内学化学、用化学。。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彻底摆脱传统思想观念下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定位,凸显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的教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二是切实优化教学策略。将明确的化学观念和深入的化学思想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感知、体验的机会,组织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认知蜕变,提升学习能力,并适当渗透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化学现象,在化学与生活的衔接中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塑造。例如,利用NaOH与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反应,组织学生观察其反应现象。通过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发现:不同浓度的CuSO4溶液加入NaOH融合后,出现了绿色沉淀,并不是教材中所提到的蓝色沉淀。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找寻原因。最后发现由于CuSO4溶液浓度不足,便出现了与预期结果又加大差异的现象,以此来实现对教学的创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得严谨、认真、求实等科学态度的培育。
        二、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引领,构建实践探究教学生态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内涵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而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创新中的引入,则可以于无形之中切实激发学生探究、领悟、感知化学内涵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更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一些创新性、趣味性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构建,将一些抽象的化学原理、概念、反应等用更为直观的化学实验予以呈现,使学生动手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以达到激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求知欲、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在实验操作中一些错误、问题、不足的反思,将会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更利于对其转变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例如,在开展“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实验的构建来落实教学创新,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气密性检查、仪器的组装、固体药品的添加、加热等操作要领。借助诸多自主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化学实验操作的机会,以达到创新教学策略、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以核心素养要求为辅助,延展化学教学实施路径
        初中化学在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塑造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其可以通过对诸如环保、节约、严谨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化学的过程中获得健全人格的塑造。而这一教学定位,便是核心素养的内涵所在。这使得教师的开展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时,必须充分关联生活现实,将现实生活中与学生认知比较贴近的现象、事物、道具、反应等引入课堂,帮助学生在生活与化学的转换中领悟化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而且,随着生活资源、素材的引入,很多抽象的化学理论也会得到更为直观、具体的呈现,更利于对学生认知视域的拓展。同时,为了切实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可供选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与网络媒介素材,使一些比较宽泛的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的图画、视频、动漫等得以呈现,既降低了教学难度,提促进了学生认知。而随着教学路径的拓展,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也会得到切实增强。例如,在开展有关“水的净化”教学时,为了创新教学策略,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课堂用多媒体引入有关“水污染”的场景视频,并组织学生开展分析与研讨,以促使学生认知到水资源在人类生活、发展中的重要性,接着落实有关“水的净化”相关知识教学。实现对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社会责任等意识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各学科教学中必须践行的思想与理念,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然依托。而实现核心素养、化学教学、学生发展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可以为学生深层次学习化学、近距离接触化学、多元化感知化学提供铺垫,既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域,又促进了初中化学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践行核心素养要求中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时,应加强对核心素养内涵与外延的研究与分析,并切实优化教学的方式与途径,不断变革教学的措施与手段,就初中化学教学中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关的思想、知识、问题、实验等予以充分借助,并以全新途径灵活呈现于学生认知视域。组织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体验与感知、协作与交互中领悟化学之内涵与本真,以获得创新意识与核心素养的塑造。切实提升学生化学认知能力,切实促进学生全面丰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丹虹,郑少丽,柯敏璇,张晖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4):13-14.
        [2]赖作胜.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智慧,2019(36):141.
        [3]何龙祥.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2.
        [4]赵永军.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9(23):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