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春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秦韵初级中学 陕西省商洛市 726000
摘要:地理是一门兼容人文性、基础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地质气象等知识中构建其完备的认知体系,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至生活实践,为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综合素养构建而提供铺垫。但是,对于刚开始接触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学习的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初中地理中涉及的知识比较琐碎、冗杂、宽泛,且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识图应用、判别解析等能力有着很高要求,以致多数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普遍表现出兴趣不足、热情不高、参与不够等现状。这也充分说明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时,应以培养兴趣为导向,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预设教学目标,构建出具有趣味性、多元化、发散性特质的教学生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逐步提升学习自信,不断培养学习兴趣。并通过兴趣的带动与引领,强化对不同地理知识、内容、问题的理解,获得认知能力的切实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开掘学生认知潜能,促进学生素养塑造的内在源泉,其可以为学生学习参与度提升、自觉性调动、自信心确立奠定基础。而且,只有以兴趣为引领,学生投身知识学习的热情自会更为高涨,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自会逐步达成。而且,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其普遍个性特质比较显著,以致其在开展初中地理学习时,只有以兴趣为驱动,潜藏与内心深处的原动力方可得到切实开掘,地理核心素养自会逐步得到内化。因此,针对初中地理的知识特性与教学要求,教师应以兴趣培养为引领,加强对教学策略的优化与变革,以切实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在最为靠近自身“最近发现区”的认知视域内获得认知需要满足与综合素养塑造,为确保初中地理教学高质量开展而提供助力。
一、利用丰富的语言来落实教学指导,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语言是师生之间进行交际、沟通、互动的工具,更是激活课堂生命力的载体。而只有教师的教学语言足够丰富、鲜活、生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自会得到切实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内驱力、原动力也会得到充分激发。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一些经典诗文、生活谚语、谜语故事等形象化、趣味性语言的应用,组织学生在师生之间的交互、研讨中开展地理知识学习,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而且,随着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际的频繁,学生的思维自会更为活跃,其参与地理知识学习、地理问题探究、地理现象分析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会获得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将会获得全面提升与充分增强。例如,教师在开展“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时,可以引入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组织学生带着浓厚兴趣深入理解: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山上的桃花也开的比较迟。而通过对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见牛羊”的应用,来指导学生感知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又通过对俗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借助,来帮助学生理解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通过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的借用,组织学生去判别长江流经各省市自治区的地形、地貌等特点。这种鲜活、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教学目标达成提供了铺垫。
二、引入多元的素材来解析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是以生活为载体的综合性学科。
初中地理中涉及的很多知识与内容,大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原型,且可以为学生兴趣培养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应加强对生活资源、素材、场景、工具等的借助,并将具体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起来,以切实降低教学难度,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调动。同时,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来近距离体悟初中地理之内涵,既强化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为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铺设了路径。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一些地理模型、地图资源等的利用,并设置一些辅助性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与思考,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使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更加鲜活生动、有趣丰富。例如,在开展《天气与气候》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外自主观看近期“天气预报”,以切实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并在课堂就自己对天气预报与真实天气情况的对比分析,来开展对教学内容的研讨与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
三、利用鲜活的媒介来构建教学生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融入真实、生动、特色鲜明的课堂情境,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会得到切实激活,很多看似复杂、深奥的教学问题也会得到充分突破,更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以辅助性教学工具借助为引领,来创设鲜活教学生态,将一些比较抽象、或与学生真实体验距离较远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图画、音乐等途径予以呈现,以切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直观化观摩、近距离体验中领悟地理之内涵,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体验,又可以使初中地理课堂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会慢慢得到确立。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更为贴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性,更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例如,在开展《不同类型的国家》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视频引领的方式,来展示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邻国的风土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组织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中了解教学内容,积极参与至教学问题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理解,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四、结论
总之,进入新时代,初中地理教学必须在育人导向与教学策略上切实变革,并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点,切实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地理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紧密融合起来,构建出更为宽泛、多元、有趣的教学生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问题探究、深度投身认知实践、不断强化综合能力。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更为充分、高效、丰富,以切实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同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诸如谚语俗语、谜语故事、网络媒介、生活素材、游戏活动等教学元素的借助,以此来落实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断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从不同领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逐步化解一个个学习难点,突破一个个地理问题,近距离感知、领悟、体验地理之乐趣与魅力,获得学习兴趣的深度培育与发展需要的切实满足。
参考文献:
[1]张静.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4):60.
[2]冒志红.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中),2019(12):84.
[3]徐祥朴.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1):72-73.
[4]王亚平.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华夏教师,2019(2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