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漆俊 李福容
[导读]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漆俊 李福容
        重庆江津李市中学校 402274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日常班级管理全面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规范,透过现象探究原因,有针对性展开品质教育,不断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品质素养,为其未来成长成才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水平有所增益。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及人生观初步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尚没有完全成熟,他们对于外界事物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而更易受到不良风气和思想行为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需要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一、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需要初中班主任重视青少年的品格素养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德育教育是指班主任根据教学要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在德育教学中,为了保证教育效果,需要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引入民主理念,采用民主管理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通过展开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符合社会主流发展方向,达到育人目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初中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忽视德育教育重要意义
        受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主要侧重于抓教学、抓学习管理、抓学习能力方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主要是配合各学科教师抓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安排等,面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这种理念导致学生在成长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未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后续学生的德育教育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二)缺乏管理水平德育教育未能因材施教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已形成自己对世界的基本认知,也有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在实施学生德育教育中,需要班主任尊重学生,能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以展开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水平,不少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主要采用说教和批评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将内在真实想法和需求向班主任倾诉,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要求班主任班级管理也要更新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将教育重心由培养应试能力转变为育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用真情用真爱用知识去和学生交往,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2]”所以,一方面班主任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管理能力的提升,包括学习心理学习知识,了解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展开教育工作;同时,要善于在工作中反思,能够根据自己在日常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查找主客观原因,并及时修正提升。        
         (二)结合日常班级管理细化德育内容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取得实效,一定要获得学生在心理与情感上的共鸣,因此,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结合其生活中的诉求展开德育教育更易于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中,不能脱离班级实际和学生实际而进行空洞的说教,而应当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对德育教育内容及方法进行细化,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要教育学生转变浪费行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生活实际展开。可要求学生了解并记录父母每个月的收入、工作内容、工作量及每月应对家庭所需的各项支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勤俭节约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这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德育教育,更容易打动学生,使学生具有同理心,并发自内心地从思想上、行动上改变自己,因而更易使班级管理具有实效性。
        (三)重视调研以提高德育教育针对性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同样的,德育观念也应该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能使教育出来的学生更适合这个社会[3]。因此,需要班主任能够拓展工作思路,能够根据社会中的新变化、新情况调整和创新德育教育思路和方法,使工作更具针对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班主任可经常深入社会、深入学生中展开调研,准确把握社会热点问题、新闻事件、班级实际情况、学生的喜好与需求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会更具实效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在班级管理中,需要班主任重视学生德育教育,通过日常班级管理全面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规范,透过现象探究原因,有针对性展开富于实效性的德育教育,不断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品质素养,为其未来成长成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宁.初中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学周刊,2017(17):8-9.
        [2]刘萍.有关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思考[J].学周刊,2019(11):162.        
        [3]浅谈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的初中生管理工作[J].新课程(下),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