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琼
广东省雷州市收获学校 广东省雷州市 524244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道德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德语水平,小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实施道德教育,促进小学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德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在为小学生塑造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减少学生不良的道德行为,增强小学生德育的有效性,对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方法
小学德育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学道德教育是一项旨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和提升心理素质,并通过培养良好的学生士气,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活动。为了对学生进行德育,需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德育教育对教师、学校、父母、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应侧重于学生的道德情绪、文化教育、课程教育和绩效教育。
一、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1.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内在要求
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是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内在要求。由于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避免学生向不正确的道路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等良好品德,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等一些生活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也要时刻保持着正确的道德行为。
2.社会不良环境冲击的应对要求
在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以自我为中心的消极思想给小学生带来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小学生都错误地理解电脑的用处,只是单纯地用它来玩游戏,从而导致部分小学生有暴力的倾向。因此,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改变不良环境对小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精神,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等错误的观念,并满足社会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要求。
3.德育观念与学生成长目标相悖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教师的个人行为已经严重侵害了教育的根本,为了个人的评职称、评先进、工资提升等,只会一味地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灌输。而在德育方面,许多教师则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考试用不上,所以不需要过多地浪费时间,这种德育观念严重制约了学生道德品质的进步。
二、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1.转变小学德育工作教育观念
为了提高学生的德育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学校应鼓励创新,实现由应试教育向德育教育的根本转变,应把提高成绩和德育教育同时作为教师的教学任务。要想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就应先从培养德育精神做起。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体优势,引导学生向高素质的方向发展;并且应取消成绩排名制度,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教育,提升素质。
2.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任务重,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较多,课堂时间有限,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等的共同努力。形成以课堂教育为主,家庭和社会教育为辅的整个的环境。学校可以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在校期间遵守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准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可以定期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为父母做小礼物、为父母捏肩捶背、为父母做饭等等。
3.创新小学德育教学的工作模式
在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应注意改变原有的枯燥的教育方式,创造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不是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强迫”的状态。另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学生与教师良好互动的效果。创新小学德育教学的工作模式,也可通过多媒体来实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知识,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在活跃的气氛中牢记所学知识。
4.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方法
在提升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中,可以适当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小学德育教学方面,采用新的自我教育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还无法完全掌握其方法,但是在其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德育精神。学生通过自我教育会逐渐学会如何承担必要的责任,同时也会提升道德行为,做好自我约束。教师也可通过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5.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因此,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小学生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德育教师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其影响不仅表现在德育知识的传授上,同时还表现在德育教师自身的品德行为上。高素质的德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精神。因此,学校应注重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德育教师,从而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6.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结束语:在新时代,为了教育和适应时代的发展,小学德育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德育管理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不断贯彻管理思想,丰富管理方法,调解管理模式,深入探索德育资源,提高小学德育管理水平,为培养高素质,高情商,高水平的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梁举文.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信息周刊,2019(5)
[2]黄菁菁.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v.37,112(2)
[3]阿罗.小学班主任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读与写,2019,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