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上培养迁移能力完成知识迁移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周金超
[导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培养迁移能力。
        周金超
        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东塘小学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培养迁移能力。通过实际案例详细论述转换思想的运用和迁移,促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转化;动手转化;迁移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让学生创新思维,对知识深入理解并学以致用。小学生处于能力开发的初始阶段,其自学、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灵活运用技巧方法来适应小学生的能力思维,可通过思维转化、动手转化的思想运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能力思维培养,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迁移能力存在于学生的意义学习中,但很多时候,迁移能力往往不能被完全开发出来。而造成迁移能力得不到发展的一个重大原因便是基础不牢。迁移能力的地基便是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时时组织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用新知识回顾旧知识,做到温故知新。
1、认识基础学习的必然性 打牢基础学习理念
        小学数学内容中一般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计算法则,以及一些推理等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新的知识前要充分掌握学情,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以确保学生对基本的概念与定理有深刻的印象,进而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如在教学“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这一内容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但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进行加减运算呢?这就需要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认识的提高。首先,引导学生把不同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这需要回顾学过的通分这一知识点,通过通分把不同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接着,通过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对异分母的数字进行通分,把异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最后,再利用学过的同分母加减法则进行运算,让问题得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面对知识情境,面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的冲突。这样,既实现了不同分母的分数之间的加减运算,又获得了知识的迁移。


2、引导迁移思维转化 注重实际迁移效果
        我们知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学习是建立在分数乘法意义、分数除法计算、两步计算整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师就要牢牢地抓住并利用这一知识的连接点,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跨越。“一根绳子用去五分之二,用去了10米,这根绳长多少米?”就这一题的教学,首先指导读题,然后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用去几份?是多少米?你能知道什么?”自然而然学生能回答每份是10÷2=5米,共有5份,所以这根绳长5×5=25(米)。把分数应用题转化成两步计算的整数应用题,这样学生更好理解,同时又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倒数的含义。再如,教师可以提问:有一段公路,甲队需要6 天才能修完,乙队需要10 天才能修完,如果两对一起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修完?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次提出类似的问题:从A 地开往B 地,货车需要8 个小时,客车需要12 个小时,若货车从A 地出发,客车从B 地出发,两车会在什么时间段相遇?这两个问题都可以通过假设总量为“1”,两车的速度可以类比为和 ,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得出本题答案。将问题经过类比,把几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讲相似的问题进行类比,并在最后总结类比的关键点,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完成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高级的学习能力。自学最终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让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愿意学习,并且能自主学习。教师通过体系转化的思维运用,可在实际案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知识点,让学生明白知识之间是贯通的,一种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教师根据一定的原则,通过案例导入、思维启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由发挥,可以形成自己的认知。比如,在教学“测量”这部分知识时,先让他们用自己的手指测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但学生的手指长度不同,无法得出统一的测量结果。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有刻度的尺子进行测量,并教会他们看尺子的刻度,最后得到准确的结果。接下来让学生使用合适的软尺对黑板、窗户等进行测量,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同时,完成知识的迁移。
4.结束语
        总之,迁移也是学生进行数学效率学习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增强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小学生复习归纳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整合归纳新旧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