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彩娟
南宁市仙葫学校
摘 要: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良好音乐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动,学生的心灵与音乐作品接触后,会引起共鸣。在音乐教学中,要将音乐教师的价值体现出来,使音乐教学可以面向全体特殊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表现美、体现美、发现美,进而形成美好的、健康的、健全的道德观,形成和谐、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创新教学;多媒体教学
音乐不仅可以启发、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人格,更能够为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和健康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 ,更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发展 ,帮助学生远离孤僻,融入社会,增强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注重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如何进行音乐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
在传统的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大多是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正因为特教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短时记忆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情况,这种依靠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产生的最终结果是特教学生在心中造成了很大负担,使其厌恶学习,无法实现音乐教学效果。因此,我的想法和做法是:加强音乐实践,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灌输式”转变为“参与式”,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音乐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发与培养特教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想象,变抽象为具体
音乐是给欣赏者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它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让学生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形象具体化呢?我的做法是:一是让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触摸到的等各种感觉活动与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形式结合起来,既带给别人美的享受,同时也让自己参与其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满足感;二是要为学生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三是充分利用好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表现美的欲望和创造美的冲动。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孩子们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自己的想象自编动作表现展示出来。这样既激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也使他们进一步感受了歌曲的内涵。孩子们爱表现,活泼好动,特殊的学生也不例外,我根据接受能力的不同,分成几个小组,指导学生边唱歌边表演。例如:在学习《数鸭子》这首歌时,我先让学生观察鸭子的动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到的用动作表现出来,于是孩子们将各自的体验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了出来,有的学生把手臂及五指张开,双腿微曲,模仿鸭子戏水的动作;有的学生把两腿微张,脚尖外摆,学鸭子走路;有的学生按照歌词中的数字,伸出相应的手指数数。通过创编动作和表演,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表现欲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更深地体会了歌曲的意义。每个孩子对歌曲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要的是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勇敢地去表现,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美好的旋律和与学生产生共鸣,懂得欣赏音乐。
二、注重互动,调动学习兴趣
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和良好的互动是达到教学的目的,也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可通过律动、唱歌、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特殊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在听、唱、说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障碍。在我的音乐课上“游戏”环节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游戏的导入调动了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也帮助他们培养唱歌的兴趣,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等等。音乐游戏大多数以动作与音乐相配合,是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活动,玩的成分比较大,学生比较感兴趣,也能够集中注意力。我们不要求动作的准确性,只要求他们能积极参与,能和其他同学协作游戏就是最大的进步。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不时地发出笑声和尖叫声,有时甚至玩了还想再玩。虽然是玩,但学生的音乐能力还是同样能得到发展,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团结。例如,在学习《拔萝卜》这首歌曲时,我按照歌词的内容,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理解事物的经验,模仿歌词中小动物们的动作并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者事先准备好道具,让几名同学各自扮演歌曲中的小动物,在此基础上,当教师弹奏这首时,学生就会随着旋律做出拔萝卜的动作,学习这首歌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唱的学生认真跟着伴奏演唱,唱歌困难的学生有的配合做相关动作、有的跟随节奏打拍子。通过这样的音乐游戏活动,学生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较为集中,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想象与创造能力自然得到有效发展。
三、敢于创新,课堂形式多样化
特殊学生的听赏能力需要有目地去培养,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外上课,在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音响。鸟叫、蝉鸣、时钟的滴答声、火车的隆隆声等等。课堂上我会经常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用打击乐模仿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看似和音乐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是为他们以后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四、科技教学,利用好多媒体
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教学省时增效。如,在教学《小燕子》时,通过播放flash课件展示一群花羽毛的小燕子在天空中自由的飞来飞去,一边播出歌词:“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仿佛自己是一只小燕子,并且有的学生还能根据老师的动作做适当的修改,比如老师教的动作是在原地做的,学生就加上转圈的动作。音乐欣赏课上,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参与。因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程度的不同,我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创编教材,主要是从网络信息资源库下载与孩子们生活相关的音乐、歌曲做为教学内容设计的参考,同时也下载一些与音乐、歌曲意义有关的图片并配以鲜明的背景,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感受歌曲的情景,加深学生对音乐、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性。
以上是我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想法和做法,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敢于尝试,以便能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时代要求,更好地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费华鑫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探讨,2011,(5).
[2]雷江华 ,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11.
[3]贾磊.重视特殊教育音乐教学 中的素质教育 2012,(10)
作者简介:凌彩娟(1993-10-13),女,壮族,籍贯:广西,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