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程潜
[导读] 当前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是小学体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程潜
        博山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255200
        【摘要】当前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是小学体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为切入点,首先确立了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五大原则:衔接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导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德育性原则。 并根据课堂教学原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策略: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科学性;重竞赛,巩固教学成果,培养意志品质;重启发,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有效性
一、前言
        体育教学包含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即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其中又概括了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全体性,体育教学面向的全体学生,无论性别种族等等;其二是全面性,教学必须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是摆在所有小学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途经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途经都可以符合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能够有利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在探寻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时候我们心须从实际出发,落脚到每一个学生,找到真正意义上可以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原则
        1衔接性原则
        所谓的街接性原则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特点,体育教学各个环节,必须相互联系,前后呼应,保证学生在内容完整的体育课堂中学习。众所周知,体育课堂由不同的阶段构成,不同的阶段任务不同,但目标都是服务于学生所学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学阶段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首先应保证体育课堂的完整性。将各个阶段的内容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经常会忽视不同阶段的连贯性,这样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脱节,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衔接性,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科学性原则
        无论是体育课堂的哪一阶段都应该遵从科学依据。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环节内容的设计上都以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性原则进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存在,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智发展水平,不同年龄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在教学目标选择上要遵循学生当前年龄下的身体和心理的实际情况。而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则必须科学化的制定运动负荷和教学手段。其次,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重难点突出并合理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因此科学性原则对于课堂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主导性原则
        体育学科教学标准强调,体育课堂要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导性原则强调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该发挥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所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已经逐渐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被淘汰,体育课堂教学所达到的效果或者说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教师。教师应该在体育课堂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学习课前制定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合理化,只有这样教师主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刚迈入校园或开始校园生活不久学生对学校一切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同时,年龄的因素使得小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但这时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够稳定,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以一定的情境为依托。受限于年龄特点所带来的学生身体素欠缺、心智不成熟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存在种种困难。

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相较于其它学科体育学科具有趣味性强的优势。所以,小学体育课堂应利用学生学习兴趣高的特点多采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体育游戏当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5德育性原则
        在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往往可以发挥出与众不同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学科的道德教育,体育课堂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而且学生往往也乐于接受体育教学所带来的这种特殊的道德教育。纵观当前我们的教育形势,德育渗透被要求为各学科的重要任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发挥其自身特点将德育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同时德育的内容又可以反作用于课堂教学,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产生了促进作用。
三、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方法策略研究
        1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原则当中提到,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容易被具有趣味的学习内容所吸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则需要利用好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仅收获快乐,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习,达到体育技能教授的目的。
        2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科学性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指的两个方面的教育,第一个方面是指提高教学在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学生年龄性别等实际情况。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难易和练习环节的复杂程度的选择时衡量男女在性别因素上的差异所带来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同时年龄的不同也要求在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上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个方面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并不断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技之长,使学生产生对体育学习的热爱。
        3重竞赛,巩固教学成果,培养意志品质
        如何确定体育教学效果一直是小学阶段教学评价的难题。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书面考核,体育考核无法用书面形式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传统的体育考核以单一化的跑、跳、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种方式可以较为直观的判断学生的体育基本素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学生在体育技能的学习中依旧停滞不前。在课堂学习后融入技能竞赛将是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首先,竞赛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是学习内容的又一次练习可以巩固学生所学。其次,竟赛可以激发学生好胜心提高练习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在竞赛中也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等优良意志品质。
        4重启发,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时候着力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体育教学才能谈及有效性的话题。区别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现代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英明.关于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2021(13).
[2]杨金虹.小学体育课堂借助游戏提高教学有效性探讨[J]学苑教育,2021(2).
[3]胡为亚.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意义及运用[J].作家天地,2020(23).

作者简介:
程潜(1992.1-),男(汉族),研究生,山东省淄博市,博山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