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陈亮
[导读] 中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结合环境艺术人才需求背景,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形成良好的实践平台。
        陈亮
        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 绍兴 312300
        摘要:中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结合环境艺术人才需求背景,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形成良好的实践平台。文章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艺术;艺术设计;设计专业;工作室
        引言
        艺术设计的不断升温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方面,艺术设计体现着市场对设计的庞大需求,表征着其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艺术设计也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单向性灌输是主要方式,由此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为了有效打破这种传统教学常规、提升艺术教学效率,我国很多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都开始进行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的尝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最凸显的特点在于,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进行了高度融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保障了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1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含义概述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对于中职院校教学实践性的具体要求,是一种以“准就业”为基本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主要利用工作室培训成型的教学形式,使中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够体现出教学的实践性,发挥自身的社会实用价值,使职业教育真正完成自身的使命和任务,让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与社会要求相结合,提高每一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当中,学校主要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具有实践导向性的训练平台,让学生在工作室的资源网络之内锻炼自身的专业技能,加强对于专业知识的准确理解,使自身所学能够为社会所用。除此之外,工作室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加速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优化教学资料的配置。以工作室的形式展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内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在实际案例的主导之下进行理论学习,培养实践操作的技能,加速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运用的互相融合,提高中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教学效果[1]。
        2中职环境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人员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缺乏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实践经验的教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很多学科,需要多方面的教学经验。现在的情况大多是教师在获得高等教育文凭后直接进入学校,缺少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需要进行进一步培训。高等教育制度正在创新,教师队伍正在发展,人才的需求现状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如果他们没有实践经验也很难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当前,许多中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在实践技能方面还有所欠缺,而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过程对于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其次,校企合作的困难。高等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学徒制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水平,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学徒制的模式与企业合作,并在校外建立培训基地。但是管理方面容易出现疏忽,这导致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针对这种情况,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境艺术教育专业重点研究与企业合作的细节,双方共同组成了一个教学团队,以学徒制模式为契机开展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培训,对与就业相关的技能进行强化,让环境艺术专业的实习生在企业得到充分锻炼[2]。
        3中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分析
        3.1功能设计优化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当中,首先需要对于工作室的功能进行优化和设计。

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在教学中没有大量的成功案例可以进行参考。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意味着一种新型的教学思想的践行,因此需要在设计当中突出学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宗旨应当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支持之下可以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设计之初应当将教学的运营机制搞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方法,明确个人特点。
        3.2引进项目化教学,构筑三位一体培育模式
        广泛采用项目化方法来组织教学。以项目任务为出发点,从企业接收项目订单,并由工作室教师制定实施计划,同时组织项目讨论、确定教学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方案策划,教师最终从所有的方案中选择几个优秀的方案作为备选,并提交客户,经与客户沟通,对选定方案进行修改后,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之后开展项目制作,将设计作品投入实际生产,并根据市场的反馈信息来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项目操作累积经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具有典型意义的是“专业+项目+工作室”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学的开展以市场需求、职业要求和就业状况为导向,构建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市场和社会需求状况有深入的了解,为此,需要相关部门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收集分析市场信息资料,以准确地把脉市场需求。以此为基础指导教学内容与目标、方法的制定,并选择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实现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推进项目的完成,这是教学与企业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体现[3]。
        3.3开展学徒制教学
        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发展方案的制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共同开展教材的编制和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一个共同的人才培养基地,实现教师与企业融合、学校与车间融合,实现学员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共同建立实践培训的基础,创办企业奖学金,为学生开设就业课程等,这些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明确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提供就业资格、就业培训和相关的学习方案,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由教师和企业一起开展教学活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了解企业现状,获得相应的分工、任务和报酬。学校推荐学生参与企业培训,也就是说学校要了解学生进入行业后的职位,然后根据职业标准制订培训方案。对于进入企业的学生来说,职业发展同样重要。
        3.4吸纳社会资源参与
        在中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学习模式当中,学校和教师应当以工作室为平台和契机,吸引社会资源和社会主体的加入、支持。与社会企业增加联合程度,促进产教融合模式的形成,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室能够朝着社会方向进行深度纵横发展,对于教学体制和方式要加强创新,在工作室的资源吸纳上,以社会为宝库和突破口,促进校企对接,在行业之内形成专业化的设计师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突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和综合性。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与社会、与市场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面对当前环境艺术人才需求,开展工作室教学工作能够提高校企合作与实践平台的搭设,能够为环境艺术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雨潼.职业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业,2019(30):88-89.
        [2]王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9(22):115.
        [3]郭文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包”课程模式教学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