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区音乐文化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关联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钟磊
[导读] 社区音乐文化是活跃在基层群众中的一种娱乐性、群众性、自发性、引导性音乐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整体人文素、强化社会基层治理,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钟磊
        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626000
        摘  要:社区音乐文化是活跃在基层群众中的一种娱乐性、群众性、自发性、引导性音乐文化,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整体人文素、强化社会基层治理,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社区音乐文化 基层治理 关联
        
        社区音乐文化从产生的源头上就与社会基层治理密不可分,好的社区音乐文化能够促进社区群众整体人文素养,对社会基层治理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良好的社会治理,也能激起群众对社区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两者配合得当,共赢共发展。
近年来,国家社区音乐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晚上以广场舞为中心的社区音乐文化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团队大者成百上千人,小者甚者两三个人也会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唱歌娱乐等,这对于基层社会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和精神风貌方面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就社区音乐文化总体发展来说,却处于一个比较薄弱的位置,社区音乐文化总体呈现出一种城镇化社区相对好一点,农村较为薄弱。为了更大程度更广范围推进社区音乐文化普及,不管是基层治理的管理者,还是群众自身,都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促进社区音乐文化发展,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稳定和谐。
        一、社区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基层组织的引导和推动。
        社区音乐文化是一种娱乐性、群众性、自发性、引导性兼备的音乐文化,主要是在基层群众中传播的一种娱乐音乐文化,最狭义、最常见、最普遍的就是音乐文化下乡惠民活动和所谓的“广场舞”音乐文化娱乐活动。它不同于有偿的专业演出音乐文化,也不同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体系性音乐文化,还不同于具有高层次欣赏价值的高雅音乐文化,它是一种与基层群众密不可分、相依相存的音乐文化。它的目的是低竞技性或者不具有竞技性,也是一种无偿性音乐文化,不以盈利为目的,更与国民教育体系音乐文化升学目的毫无关联,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丰富基层群众的日常文化娱乐方式,提高群众的整体人文文化素养,通过音乐文化这种喜闻乐见、更容易被基层群众接受的传播方式弘扬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人基本素养,打造良好的民风民俗,强化基层治理。基层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社会基层治理管理机构的引导和推动,需要基层治理管理者的艺术眼光和正确导向。康定市在社区音乐文化发展丰富群众娱乐文化生活中就做得很好,每年都会把握社区音乐文化主线,组织不同类型的社区音乐文化演出活动,深入到全市各乡镇各个村落,并根据每个乡镇村落居民的风俗文化背景,设置不同的社区音乐文化演出节目,既接近社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又适合于传播弘扬党的政策宣传,既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又起到提升民风民俗、宣传党的政策的作用。比如2019年康定市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2020年康定市组织的“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暨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进万家”活动,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共组织了几百场次,每场次都是座无虚席,既有适合小孩的节目,也有适合老人的节目,既有弘扬党的政策的节目,也有倡导良好民风民俗的节目,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提升了群众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觉悟,也促进了社区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又如在康定的将军桥边上、彩虹桥边上,一到晚上,就会有三三两两的群众艺人在街头开着直播唱着歌,引来无数群众和游客观看,而且可以参与进来一起唱歌,这种街头音乐文化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基层治理管理者的治理艺术和策略,最开始为了形成社区音乐文化氛围,开始邀请一些艺人到街头进行有偿演出,不但城市管理不予驱赶,而且还给予一定的演出补贴,逐步形成一种社区音乐文化氛围,现在越来越多的艺人晚上走到街头进行惠民文艺演出,玩的是音乐,烘托的是氛围,促进的是社会的和谐和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

        二、社区音乐文化发展需要群众的自发和自觉。
        社区音乐文化发展的道路不同于专业的音乐文化发展,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任何演出都是无偿性的,和所谓的功利色彩不沾边,社区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基层群众的兴趣和爱好,需要他们的自发和自觉。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管理者来说,需要为基层群众创造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土壤和条件,鼓励社区音乐文化团队的创建,为他们创造社区音乐文化演出的平台,鼓励部分喜爱音乐文化娱乐的群众作为发起者、引导者,逐步建立壮大社区音乐文化团队,进而引导全民参与到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和发展之中,吸引更多社区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音乐文化发展中去。康定市姑咱镇、炉城镇就是一个很多的例子,每晚的广场舞团队就有几百人集体跟着音乐跳舞健身。比如姑咱镇的康和摩尔文化广场,最开始的时候,是八个镇上的大妈,他们爱好音乐、爱好跳舞、爱好健身,于是组建齐了一支舞蹈队,起名“康和摩尔舞蹈队”,自费购买舞蹈服装,跳舞用的音响设备,他们自己没有舞蹈基本功和编舞排舞能力,就看着舞蹈视频,一点点抠,一点点学习,从最基本的几个舞蹈动作就开始在广场上集体跳起,逐渐到跳完整一支舞蹈,跳完整很多支舞蹈,再发展到根据不同的音乐组合不同的舞蹈;从只有一套舞蹈服装到很多支舞蹈服装,再到根据不同的音乐搭配不同的舞蹈服装;从开始只有八个人在偌大的康和摩尔广场跳舞,发展到一些社区妇女跟着学着跳舞,再到一些男女老少几百人跟着跳舞,形成全民健身;从开始的每晚带着充电音响播放音乐跳舞,发展到现在的基层政府提供了可充电的地方服务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这支舞蹈队开始从贴合群众的日常广场舞健身,逐步走向市域、州域内的各类群众性低竞技性比赛演出,开始承接群众性低偿性社区音乐文化演出,如农村的结婚婚礼、节日庆典等活动,既活跃了气氛,也节省了群众的活动开支,自身活动价值也得到了认可和体现,更树立了在群众中的威望,提升了群众的集体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度。再者康定市情歌广场每晚的集体舞蹈,也特别有特色和风民族风味,主要以跳藏舞锅庄为主,每到晚上,阿爸阿妈们就自发性的围成一个圈开始跟着音乐跳起锅庄,从一个圈发展到很多圈,占满一个情歌广场,成为康定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每一个到康定旅游的外地游客,既展示发展了社区音乐文化,也发展了民族音乐文化,既促进了民族团结,也推进了社会基层治理。
        三、社区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参与者的兴趣和专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很多老式农村变成了新农村,以前一家一户一院落,几百户人家一村落的场景逐渐被一栋栋高楼替代,一家三两户,一村一栋或者几栋楼,几村一小区的场景代替,社区成为了逐渐成为了新农村的特色,社区居民逐渐替代了农村群众,与城市越来越接近,关系越来越密切,受城市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社区音乐文化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欣赏水平和文化需求也逐步提高,简单的娱乐性、群众性节目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需要一种较为专业的社区音乐文化是当前社区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社区受各种经济条件、地域条件的限制,无法聘请起专业的音乐文化演出团体,也无法经常性享受到城市社区音乐文化资源,所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努力。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社区居民和基层社会社区治理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可以在社区里提供音乐文化演出的平台,通过演出活动形式,选拔一批有音乐文化爱好,也相对专业的音乐类群众,让他们作为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带领其他居民参与进来,共同打造强大社区音乐文化团体。也可以倡导有音乐专业又有公益服务爱心的退休居民,或者热衷于公益服务的专业人士作为社区音乐文化的引导者,带领大家共同学习提高社区音乐文化活动质量,也可以社区出资,送出去培养几名有音乐爱好又有音乐天赋的居民群众,担任社区音乐文化宣传主题,再慢慢扩大范围,通过他们不断培养社区音乐文化居民队伍,以此提高社区音乐文化的质量和专业度,促进社区音乐文化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