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吴星依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小学音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吴星依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 264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小学音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着重针对歌唱教学的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本文将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而是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欣赏艺术与美感的能力,在唱歌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教师需要落实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树立音乐形象、将情感融入歌唱中、开展创作活动、强化师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树立音乐形象,将歌唱内容生动化
        唱歌属于音乐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歌词、旋律等方面具有美感,在演唱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情感,产生良好的歌唱效果[1]。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歌曲内容并没有清楚的认知,难以通过理解乐曲和歌词的内容加深与歌唱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针对音乐内容挖掘一个生动的音乐形象,将抽象的音乐内容形象化,直观地展示出来,能够起到更加突出的作用。教师可以将音乐形象的形态特征与唱歌的内容相结合,加深对音乐表达的含义的理解,将唱歌内容生动化,为提升核心素养提供有利条件。
        在《爱唱歌的小杜鹃》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将歌曲中杜鹃的形象挖掘出来,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杜鹃的形象,利用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素材将杜鹃的形态、特征、叫声等直观地展现出来,对杜鹃这种生物产生清楚的认知,更有利于了解歌曲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模仿杜鹃的声音,让其注意杜鹃轻盈、活泼的形象特征,采用短促、跳跃的声音发出“咕咕”的声音。由教师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学生扮演杜鹃的形象进行接唱练习,模仿杜鹃唱歌的样子接唱“咕咕”,在教师演唱“每天唱着快乐歌”时模仿杜鹃快乐的样子接唱“咕咕”。
        二、将情感融入唱歌中,提升感染力
        在歌唱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巧的使用,还需要注重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在使用同等技巧水平的情况下,富有情感的歌唱能够带来更大的感染力,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2]。教师在教授歌唱技巧的同时,还应该带领学生加深对歌曲感情的理解,在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之后,帮助其找到与之相同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情感因素融入歌曲中,实现技巧与情感的有效融合,对于提升歌曲的感染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打花巴掌”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歌曲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解,这首歌是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具有欢快的旋律。学生需要掌握清晰吐字的能力,还需要准确了解歌曲的节拍,一边拍手一边使用欢快的语气将歌词唱出来。教师可以播放两人或三人围成一组拍手唱歌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这首歌的唱法,同时受到视频中欢快氛围的感染,产生强烈的欢乐心情。

为了让学生更能深刻体会这种欢快的情感,教师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欢乐的情感,与歌曲情感产生共鸣,之后带着这种情感进行演唱,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创作活动,提升专业能力
        音乐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简单的旋律和节奏就能够形成别具魅力的音乐作品,能够有效促进思维模式的发散,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学科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创作,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还能够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提升教学质量。完整音乐的创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将多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创作音乐的任务。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增添更多的表演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创作音乐的风格增添朗诵、情景剧、舞蹈等表演内容,为艺术创作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在“法国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歌曲中使用的四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和三拍子特有的律动进行讲解和说明,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在学习基本的音乐节奏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践课题,比如提出:“看一看身边有什么适合做乐器的东西吗?试一试四三拍的节奏,看看好不好听。”学生拿出格尺等模拟乐器的演奏后,教师可以提出:“每个小组内部讨论,创作一首新的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表演,唱歌、跳舞都可以,看看哪个小组创作的歌曲最好听。”学生在积极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专业能力。
        四、强化师生互动,合作完成歌唱
        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师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相应情感传达给学生[3]。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针对良好的歌唱表现采取鼓励措施,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鼓励式批评,在带领学生找到问题的同时要保证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互动或配合的方式完成歌曲的演唱,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老爷爷赶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扮做老爷爷的样子,让学生扮做大鹅的样子,展现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同学们,老爷爷要带着十只大鹅去赶集,哪只大鹅要去啊?”学生踊跃举手,教师可以提出:“老爷爷喜欢唱歌好听的大鹅,谁唱歌好听啊?”通过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唱出歌曲中“嘎嘎,老爷爷,嘎嘎嘎”的部分。教师唱出老爷爷的歌词,由被指到的学生接着唱大鹅的歌词,师生之间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教师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教学情境,采用大鹅歌唱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模仿大鹅的形态进行歌唱,大大提升教学趣味性,每名学生都具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对于有效提升唱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让学生成为杰出的音乐家,而是让其在欣赏和歌唱的过程中能够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有效利用已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艳华.小学音乐教学中个性培养与良好情感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14-115.

[2]周又佳.小学音乐创编教学案例分析[J].民族音乐,2020(06):80-83.

[3]黄春丽.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的教学方法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