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共舞,情深意长——例谈音乐课堂中审美教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马敏
[导读] 近年来,教育理念及策略改革的声音一直在教师群体耳朵里面回转,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相关课题研究的开展,教研会的举行成了教师们的“家常便饭”,我国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
        马敏
        缙云县实验小学  321402
        摘要:近年来,教育理念及策略改革的声音一直在教师群体耳朵里面回转,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相关课题研究的开展,教研会的举行成了教师们的“家常便饭”,我国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经历了多次课题研究及相关教研会后,认为当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的确到了一个必须解决的关键时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绝不是简简单单的“唱唱歌,识识谱”,一个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唱歌比赛的行为。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应该发挥其育人作用,将审美教育融入进来,厉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相关要求。鉴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音乐课堂审美教育渗透作为出发点,简要分析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开展策略,构建“文曲共舞,情深意长”小学音乐课堂新氛围,才疏学浅撰文唐突,如有不实欢迎指正交流。
        关键词:小学音乐 审美教育 开展策略
        小学音乐课,在很多成年人的脑海里面大都是“唱歌课”模式的存在,这跟每个人所经历的音乐学习环境有关。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笔者也曾听到家长对小学音乐课堂的评价,大都是让学生们在经历了紧张的文化课程学习后,进行放松的地方,部分家长会鼓励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可以适当“放松”,借助音乐课来排解学习的压力,部分家长还向学校反映要求取消“音体美”课程,改为自习课,让学生们将文化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在自习课中开展“题海战术”,从而提升成绩……这样错误的认知,对于当下小学音体美教师来说无疑是具有伤害性的,音乐课相较于其他文化课来说在课程安排及课堂教学措施方面确显不同,但是作为文化课程之一,我们也同样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音乐发展历程,了解世界音乐发展重大事件,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面品鉴各类音乐作品,在音乐中放松神经,愉悦灵魂,陶冶情操,完成品质提升是当下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重点。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将审美教育融入进来,一改小学音乐课堂旧貌,点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在美妙的节奏中完成道德品质的提升,以下是笔者的浅识拙见。
        一、美的开始——在歌词中发现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学是美的教学传递”,这句话相信很多小学音乐教师都不陌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由乐理知识讲解、歌唱技能训练和乐曲演唱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中都有“美”的体现,但是笔者认为这都不是“美”的根源,尽然部分小学生的音乐歌唱素养不错,但是我们不能够仅仅将音乐课堂打造成一个“演唱晚会”,而是需要将音乐教学转变为“乐美”教学,并且其起点并不应该乐理知识讲解、歌唱技能训练和乐曲演唱三者其一,而是在歌词中发现“美”,带着学生们领略“歌词美”,运用乐曲辞藻为学生们构建“乐美课堂”氛围,擦亮他们的发现“音乐美”的眼睛,从而达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一歌时,笔者一改旧章,关闭了教室内的音响,将歌词借助幕布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看到笔者的举动都有些诧异,这跟他们所经历过的音乐课堂完全两样,纷纷盯着屏幕中展示出的文字,一个个陷入了沉思。笔者适时打断了这份“安静”,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改变一下上课的方式,一起来学习一下《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这首歌你们熟悉吗?学生们纷纷回答熟悉。笔者追问:那你们歌词里面的含义吗?学生们纷纷摇头。

笔者见状说道:十五年的国家解放战争,我国牺牲了几千万同胞,推翻了封建帝制、推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国家的创立需要人民的支持,民族的独立需要勇于反抗的意志,很庆幸我们的先辈都有,他们做到了,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学习环境,那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品读一下《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谈谈感想……学生们思索讨论了一段时间后,纷纷举手回答,小A说:我开始懂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筑成新的长城”,这里的长城并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长城,而是指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主权、人民的生活所构建的身体堡垒,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压力,获得了胜利,最终筑成守卫后代的“不灭长城”。小B说:我想三个“起来”,是用生命、用信念、用尊严所喊出来的,三个“前进”则是向着国家和民族独立前进、向着共产主义前进和向着国家长治久安前进……
        听着学生们对于国歌歌词的理解,笔者会心一笑,让他们了解歌词的美是正确的,音乐审美的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读懂歌词,然后在进行歌唱,这样的歌声或许更加悠扬、更有力量、更加动听。
        二、美的中继——在世界文化中感知
        我们常说“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但是不能将这句口头禅仅仅留在我们的思想中,而是需要逐步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们借助音乐知识的学习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各国文化,逐步拓展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比如,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们欣赏一下优美的舞曲《蓝色多瑙河》,在婉转的旋律中感受那个年代发生在多瑙河畔的种种故事,在别人的故事中感悟自己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段京剧,让他们感受我国国粹的渲染力量,从而引导他们热爱国粹、习惯国粹,进而学习国粹的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带着学生们进行各种乐器的学习,让他们透过乐器感受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从文化的感受中提升自己,进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现音乐文化之美,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完成学生审美教育的渗透。
        三、美的升华——在欣赏表达中彰显
        音乐的课堂,就是抒发情绪的课堂,在表达一首歌曲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把歌曲的情感抒发出来,这样的锻炼不仅能够让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班级的舞台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今后走向更大的舞台。并且,学生还可以在表达过程中完成自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升华自己对于音乐美的认识,让小学音乐审美教育在欣赏表达中得到彰显,完成美的升华。
        例如:在学生们欣赏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后,笔者问他们都有什么感受?有一同学说:我感觉,这个曲子很激昂,让我听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感觉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也会做出跟“王二小”一样的事情。还有的学生说:这首歌曲所表达出的真正含义是让我们谨遵革命先辈的优秀传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习哪类学科的知识,我们都需要以“育人”作为教学的基础,以培养祖国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核心观念,在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让学生们有感而发才能让他们学的明白,讲得清楚。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需要一改教学旧貌,让审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换发小学音乐的“新颜”,进而帮助学生发现音乐歌词之美,感受音乐文化之美,提升自身音乐“美德”,最终逐步成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促成自己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瑜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的作用[J].品位经典,2021(03).
        [2]常城.培养审美意识,引领儿童走进音乐殿堂[J].北方音乐,2020(22).
        [3]武媚.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