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黎花秀 范振辉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黎花秀  范振辉
        贺州学院  542899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英语作为当前高校教育重点发展的学科,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和关键点。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先进的网络科学技术开展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还能够起到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路径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在跨国交流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满足国家发展过程中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现阶段,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日常英语教学中,这种将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融入教学的新兴教学模式深受教师的欢迎。
        1教学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学等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词。当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培养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评价,同时实现教学平台的网络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进而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化高级英语翻译人才。此外,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英汉互译。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引入,将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也将成为我国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2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路径
        2.1建立健全高校英语课程体系
        随着近年来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英语翻译课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只有实现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得英语教学实现与时俱进。信息化技术与英语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首先需要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体系,早期以英语基础知识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学习基础,为后期对英语知识的灵活运用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大三年级适当添加一些有深度的选修课程以及实际应用课程,例如文化交际、翻译理论等内容的课程,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够起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依托英语课本,但又不能够完全按照课本照本宣科,适时开展一些英语课外互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2.2充分整合翻译课程资源
        翻译课程资源整合是教学内容的承载体,也是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标的基础。

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有见地的选择与翻译课程相关的资源,并与教材内容相匹配。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语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促使高等教学英语翻译教育现代化向前迈进一大步。利用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条件,在网络资源库中搜索、筛选、整理适合翻译教学的教学素材和基本内容,并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加以改编、优化和创新,从而形成多形式、多媒介、适应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教学。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大胆创造,自主研发适应翻译课程教学的资源,比如电子课件、网络课程、翻译题库、翻译学习网站集成站等,使翻译教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和优化。教师使用的翻译资源摘自于英语国家的真实生活、学术场景和文化环境,在该角度看,大学英语翻译学科有着较大的比较优势,拥有可靠、真实的鲜明特点,以及切实可行、具有前沿性、跨学科性的学术特征。多维度、立体化的翻译课程资源打破了纸质材料的统治局面。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可以强化信息刺激,增加大学生的知识输入体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学习的总体效率。
        2.3有效利用信息化交互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网络还给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提供了真实的交互平台,突破了教室的时空局限,拓宽了翻译课程教学的边界。大学英语教师利用慕课等平台,将翻译课程的材料、资源以及题库进行打包,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平台中寻找适宜自身水平的学习资源,实现教与学的合理性匹配。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将翻译技能与听、说、读、写几项技能有机融合,将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外延。借助高质量的学习平台,大学生可以在不同区域与在线学习者协同共译,共同交流、互动,从而构建属于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知识构架。而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借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模式,通过不断地提出疑问、启迪学生、解答问题、讨论争论,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此交互平台上学习,不仅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探究环境,也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因此,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打造交互式、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翻译学习与互动构建平等参与的平台,使之实现所学知识向个人专业能力的转化,这对于有效提升个人的翻译水平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也是延伸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结语
        随着国家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质量复合型翻译人才已成为高校翻译教学追求的目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翻译教学,实现数据驱动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结合,不仅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安排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孔丽芳.慕课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311-312.
        [2]王红阳.“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研究[J].中国培训,2020(20):180.
        [3]赵靖岩.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20(34):92-95.
        [4]张伟平,杨世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1):103-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