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孔红霞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人们推崇,除了提升自己本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自身的素质素养也有待提升。
        孔红霞
        武乡中学校,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  046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人们推崇,除了提升自己本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自身的素质素养也有待提升。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的知识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以此,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前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人们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科性学科,它的知识内容和我们的周边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许多我们了解不到的深层次内容。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把教学知识能更好的被学生所吸收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多媒体的出现,成为了教师一项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去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和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对学习生物的情感。     
        比如在教师教授《染色体变异》该章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对媒体播放某种水果在染色体数目变异前后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能够更详细的去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视频,学生们会发现,染色体数目变异前后的水果在体型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他们的根茎植物体型也完全不同。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问:“染色体数目增多,导致水果体型增大,那么它的营养物质还会一样吗?”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结尾,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说明染色体变化的同时,水果的那些物质在改变。如:四倍体的葡萄果实比二倍体品种的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一倍。而这样结果的出现,使得现在的很多人都会借助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去获得多倍体,获取新品种。这样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它的变化带来的好处等。也提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了解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非应季水果的由来。
        二、借助实验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课本中带有的经典实验案例,可以成为教师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利用做实验的方式,来提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趣的生物实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本知识内容,还能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酶的发酵去制作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抽象的生物知识概念,不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但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这些事物本质的变化,则能很好的起到辅助教学作用。以制作果醋为例,教师引领学生仔细阅读书本要求,按照步骤去进行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果醋。

在进行葡萄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们要掌握好温度、时间、还要注意适时的通过充气口充气,这些步骤的进行,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习能力,不能出现一点马虎,不然会毁于一旦。而在同学们都制作成功之后,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是无法掩饰的,很有成就感。所以实验的开展,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锻炼多方面,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三、注重情感教育、提升生物素养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素养人文精神,以更好的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生物学科,通过研究生物的起源进化,从而实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人类生产的目的,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生物学基本知识的传授,强调生物实验的探究作用,这是生物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但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想变革,如果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能将人的发展影响误区。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高中生物学科对学生生命观念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看待生命,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目标等情感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技能掌握基本知识,就能实现情感上的提升。
        比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播放和破坏野生动植物相关视频短片,让学生去认真了解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真实状况。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们可以看到,人类数量的增长,人类为了一己私欲,乱砍滥伐,肆意捕杀野生保护动物。这些动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被我们去保护,而不是去伤害的。因果循环,这样就导致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不断恶劣,全球变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破坏等等。借助视频的播放,有些同学可能潸然落泪、无声哭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问:“为了自己的生活,去危害他们的生命,这是正确的吗?值得吗?”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认真学习下如何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课本知识内容,还能很好完成教学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保护生命,珍视生命,爱护我们的家园,点滴小事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束语:
        素质教育呼唤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也强调打破传统单调、僵化的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融合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动手实验操作、有趣情景设定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燕海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摭探[J].高考,2021(14):75-76.
        [2]卓艺贞.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研究和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4):29-30.
        [3]王小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1(01):58.
        [4]关亮.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