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学课堂,将育德落在实处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黄雄
[导读]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好的道德品行是学生学习与成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
        黄雄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那霍水石小学 525429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好的道德品行是学生学习与成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日渐重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通过德育教育能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课堂;德育;开展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在小学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放在首位,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创设有利条件。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对身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是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却十分薄弱,所以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以免学生出现偏差,影响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并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与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外,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下成长发育。首先,教师要注意课堂卫生环境的美化工作,让课堂环境保持整洁干净的状态,并引导学生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将班级当做一个大家庭对待。其次,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例如,将《弟子会》等相关内容与图片粘贴在班级中,加强传统文化中德育教育的宣传工作,从而使德育能更好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要打造出一支专业性强、德育意识高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道德觉悟,为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或者可以在校园宣传栏中设计优秀教师、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展示栏,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漂浮着文化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从而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还与小学其他学科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所以教师要结合各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德育有关的知识,将德育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德育教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完美的融合,让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教材文章内容相结合,从教材中深挖德育内容,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机融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伴随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育。
        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且有着一定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学科知识外,还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可以将德育纳入到评价行列中,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使学生严格约束自身行为。
        四、组织多元化教学活动
        虽然小学课堂是教育的主要场地,但也不能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效。各学科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为此,教师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活动形式要遵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爱好,其内容要多元化,涉及范围要广,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例如,在母亲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书法比赛、手工比赛等,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优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母亲节”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孝道”,并将其升华至对祖国母亲的热爱,进而体现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德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与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充分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吕国斌.小学班务工作中的德育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2):28.
[2]姚静.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A]. 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0:4.
[3]李新宇.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第四小学  立足课堂,将育德落在实处[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0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