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群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香山中学 广东肇庆 526600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品行不良行为的出现较多,作为班主任,更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去教育、转化这些学生,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本文将从以情激情,消除对立情绪;融情于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以爱促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正面诱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对品德不良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品德不良;对立情绪;教育;道德观念;以爱促行
品德不良学生是指那些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违反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甚至犯有严重道德错误的学生。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现象。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自认为已经成人,并主动的接受周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盲目的学习他们自认为正确的社会行为方式。他们渴望走向社会想成为社会的一员,但他们又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再加上处于青春冲动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就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导致误入歧途,成为品行不良的学生。教育不好这些学生,也必然影响整个班级的教育质量,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得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慈母般的爱心去对他们进行感化教育,使这部分学生也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对品行不良学生的教育,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老师对学生的真爱。但爱也要讲究艺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方法。那总体上应该如何教育品德不良的学生呢?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情激情,消除对立情绪
品行不良的学生,往往会令老师对他爱不起来,而他们也会对老师存有戒心或敌意,使师生关系形成一道情感的鸿沟。因此要想扭转他们的思想,只能从情感的角度入手,努力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并把它扩大化,用班主任的爱和尊重,获得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和信赖。只要老师不歧视他们,并真诚的和他交朋友,就能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我班中一个女生,人特别聪明,上学期学习成绩也较好,但性格就比较尖锐、敏感,总喜欢跟老师、家长对着干。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时,天天不听课,完全沉迷手机游戏中,只要家长和老师跟她提起学习的事情就以死相要挟,还经常在班级学习的微信群里发一些不用学习,好好玩游戏也能赚钱的言论。因此我就亲自上门,和她到小区花园一边散步一边谈心。我跟她说:“你本来是一个自尊自爱的好孩子,老师知道你是想学好的,但你又不能摆脱游戏对你的吸引力,所以你内心是很矛盾的,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不管你之前做了什么错事,老师都不怪你,因为很多人在你这个年龄时都曾经犯错,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及时改正,最后都成为了好人,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老师相信你也一样行。”过后还经常跟她在微信中私聊,鼓励她不断改过。现在复学回校,只要看到她有一点点的进步都会及时表扬她,并经常和她在学校走道上聊天,询问她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经过几个月来的努力,她现在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课,见到老师会热情的问好,在家也能听家长的话,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我从教三十年来遇到的许多事例证明,越是品行不良的学生越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由于这些学生以前经常受到人们的批评、鄙视,因此对老师、对同学都有强烈的不信任感;主观地认为老师轻视自己,讨厌自己;对老师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用真挚爱心来打动他们,消除它们的对立情绪。
二、融情于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消除了品行不良学生的对立情绪后,班主任要抓紧时机引导他们摒弃不良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事例分析进行道德标准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和是非评判能力,并通过事例分析引出做人的道理。老师尽量把道理讲得生动有趣,有情有理,有理有据。使学生听完后,能有深刻的认识,并触动心灵的深处。
三、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通过自我内部的辨识能力,正确辨别是非美丑,自觉地接受先进的、正确的教育影响,抵制和克服消极的影响,主动地促进思想转化。因此,对于品行不良学生的教育、转化,重点是培养他们上进心和自信心,从思想的深处激发他们的自我教育欲望,促使他们自觉的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外部的消极因素。早在古代,我国教育家就提出了人要学会自省,自反。自省才能自愧;自反,才能自我改正。孟子说过,知耻近乎勇,一个人能够知耻,便能勇于改过。所以班主任要帮助品行不良学生养成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习惯。
四、以爱促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不良品行的形成具有内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根据不同个体形成原因的不同,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转化。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从古到今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感化人手段,班主任的真爱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野马驯化”。以爱促行要求教师必须拥有真诚的爱生之心,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帮助和爱护学生。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切的爱之后,内心将会产生强烈共鸣。“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的教诲就能产生强大的效力,从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使其沿着正确的道德行为轨道发展。我班的一个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时,经常迟到;打架;上课有意捣乱、还顶撞科任老师,对我也存有严重的戒心,简直就是一只小刺猬——碰不得。针对他的性格特点,我没有严厉的批评他,也没有对他作出处罚,而是经常找他来谈话,开头两次找他谈心,都因他保持沉默而不果而终。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还是坚持找他谈心,每次谈话都用放大镜找他的优点,并进行表扬。同时与他家长进行沟通,当了解到他父母因工作原因,白天很少在家,每天都是他买菜做饭照顾弟弟和妹妹,我想,其实这学生并不是我看到的那么“坏”,而是因缺少管教,缺少关心和缺少指导而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因此,我就在班会课上表扬他,说他是一个负责任的、有爱心的,会关心、照顾别人的好哥哥。之后,他就不再那么抗拒我了,在以后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有体育方面的特长,我就鼓励他加入学校的田径队,并跟他说,如果把体育练好了,高中可以通过体育考好的大学,给他讲了些大学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问他想不想读大学,他说想,我说想你就要练好体育,同时也要学好文化才行。现在的他跟入学时已是判若两人——已由一个一身邪气的坏孩子蜕变成了一个充满正气的阳光男孩。
总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作为班主任要摸清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根源,顺藤摸瓜,巧用方法,用宽广的胸怀、真挚的爱生情怀,去感化、纠正品德不良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基调,有爱的教育才有热情,有爱的教育才能沁人心脾,有爱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方法千百样,爱是前提。无论使用那种方法,都要对学生充满爱。像慈母对待儿女,像医生对待病人。否则,再好的方法也难以奏效。
参考文献:
2010-08王震刚《如何做一名出色的中学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