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美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 天津市河东区 300180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媒体直播和短视频运营岗位的职业要求,挖掘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新媒体直播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匹配度。探索如何针对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及与新兴直播行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专业实战技能和就业提供引导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直播;短视频;岗位匹配度;人才培养
直播和短视频运营是近年来快速发展并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逐渐被大众接受和吸引的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在互联网电商营销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受新冠肺炎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只有直播和短视频运营新媒体行业在所有行业中脱颖而出,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该行业中去。
政府也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从国家政策能看出政府对于直播和短视频行业的扶持,也鼓励更多的人利用新媒体创业。同时因为直播带货和短视频的营销优势,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增加,对电子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未来是一大就业契机。但是因为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停留在摸索阶段。对于企业岗位需求能力和学校培养方向上还存在偏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在该类岗位中,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是否有人才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方向是否匹配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
一、中职电子商务学生在直播和短视频运营新兴行业有较大的就业前景。
(一)直播和短视频运营人才需求门槛低,更加注重实践经验,但高学历人才更容易将自身知识阅历转化成关注和流量。
直播和短视频运营对于学历的要求不高,侧重于有过相关经历或者粉丝基础有一定转化能力的人才,对于电商中专学生是就业契机。
企业孵化直播人才流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存在区别:众多MCN机构孵化直播带货账号,培养主播,更加侧重于实践,会依据主播的特质,开发人设定位,让主播从实践获取能力和理论;学校培养直播类人才的实训设备、课程设置、经验等都比较欠缺,没有成形的体系,也侧重于知识讲解,欠缺学生的主播特质的挖掘发现能力。
直播带货和短视频运营是两种相关但是有区别的模式,两种形式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有所区别:短视频运营更多的策划能力、视频剪辑能力等后期编辑能力,直播更加考核综合,沟通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前期产品的考察分析、后期的复盘分析能力等等。虽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门槛更低,但是如果学历高和知识阅历更丰富的人才更容易在行业中快速开展工作,快速获取关注和流量。
(二)新媒体行业之间存在分业务专长性质的合作,项目之间,企业之间有比较多的关联,对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
短视频等新媒体行业涉及的业务内容较多,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不能独立承担项目,所以出现企业之间合作的现象,也出现业务外包的情况,所以一个项目之间,企业之间会有比较多的关联,交叉较多,好处是能够专长专做,带来的弊端是容易出现真正的甲方需求无法满足的现象,并且由于企业之间交叉多,不容易把控项目。
总之这种现状也导致了中小企业内员工较少,业务的不稳定性较多,员工岗位职责较多,对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
(三)直播带货工作不仅限于主播的工作,涉及直播前、直播中、直播后复盘的所以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合作完成。
直播前准备工作既要对每个细节及节奏进行把控,又要对全局的安排有清晰的把控。直播过程中,主播的介绍的产品多达十几种,品类繁杂,主播在直播时要对产品有明确清晰的了解。 直播整个环节中,主播是前台直接面向顾客,直播助理的工作是隐形的,但是直播助理的工作贯穿全程,包括前期产品的准备、产品选择、直播场地的布置等等,直播期间的数据监测、产品上架、平台直播观看用户的反馈、直播期间突发情况的处理、直播后期的复盘,等等。主播只有一个,但优秀的直播是团体行为。同时由于直播助理的工作内容对学历要求不高,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发情况反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对电商中专生来讲是一个就业契机。
二、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分散性高,实践性强,学校实训设施、资源和岗位定位上存在欠缺
(一)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行业,中专学生就业岗位不能聚焦主播岗,更应关注直播辅助性岗位的能力培养。
虽然直播行业呈现在网络用户面前,主播岗位是最直观的,但是主播的岗位需要一定的先天条件。同时因为目前主播市场中,头部主播已形成“马太效应”,牢牢占据行业话语权,“主播带货能力强----议价能力强----商品性价比高----用户流量粘性增加”的闭环很难被新人打破。
现在达人主播的引流能力明显高于新手主播,所以对于新手主播来说:账号的定位、选品的要求、主播人设的定位就更加重要。新手主播的分享更加有符合我们对于学生直播能力的培养。主播培养需要有专门的角色定位、人设定位,团队营销,但是后期的主播和平台的合作模式存在问题需要探究,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和企业合作时,更要注重企业和平台在这方面的顾忌。
直播是需要团队的,辅助性岗位比较多,包括直播助理、选品策划、营销推广、直播场地布局、运营管理和数据分析、订单管理发货等等,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不高,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所以在电商专业培养时还是应该依据学生的特点,建议以团队岗位分工形式培养,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抓住学生先天的特点。
(二)欠缺直播、短视频运营等相关教学资源、实践平台和课程开发。
直播以及直播带货是一个新兴行业,短视频等新媒体运营以及电商都纷纷转战直播平台,直播水平和直播效果都参差不齐,直播和短视频的效果标准不明确和不统一,企业的培训更加侧重于实践内容的分享与介绍,与实际教学有比较大的差异;直播经验以及短视频运营能力更多来源与实践,涉及到账号开设、定位、运营、短视频引流等等,目前我们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在直播上欠缺的就是实践经验,缺乏实训平台、更新颖的教学案例,很多都是纸上谈兵,我们应该更多地丰富实践课程设计。
三、电商企业呈现小微企业众多,资源分散,学校输出人才不能有效匹配企业岗位,不能真正形成校企联动。
目前电商行业呈现小微企业爆发的形式,但是因为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融资困难、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大等问题,小微企业的业务一般比较集中、单一,缺乏一定的长远规划,企业发展的空间太小、动力不足,缺乏专门的电商人才。为了改变这种问题缺点,很多小微企业之间业务存在多重交叉,单一公司对人员的需求也较少,会将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其他电商公司,呈现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实战能力倾斜的现象。而学校毕业的电商专业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对企业岗位需求不明确,导致学校输出人才和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目前学校和企业岗位和人才能力需求之间存在断节;同时因为单一企业需求少,难以达成批量性长期性的校企合作,需要定位不同主营类别的电商企业合作才能达成。但这需要多方合作才能有效达成,也导致了真正校企联动的难以完成。
参考文献:
1.胡月飞,耿雪.新形势下电商直播发展路径探析[J] 中国外资,2021(04).
2.廖娟娟.基于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课程建设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21).
3.孙天艺.基于产业链理论的短视频MCN研究[D].广东省:华南理工大学,2020.
4.杨冉,李佳寅.西安市短视频行业人才需求现状探究[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