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课堂教学形态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徐迅成
[导读]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继续深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
        徐迅成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有必要继续深化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继续改进当前的课堂教学。结合应用电子专业《无线通信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形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改思路,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无线通信技术;课堂教学形态
0  引言
        现今,大学教育改革已经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上,关键是要解决课堂上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这是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于高职教育也不例外。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现在:第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再好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最终均需要课堂教学来完成与落实。因此,只有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教学,才算落实了课程改革;落实了课程改革,才算真正实现了教学改革。第二,高职教育的特性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等无一不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体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核心要素之一。第三,目前高职课堂教学在面向实务、引进职业要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思维转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然,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它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总之,当前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效果虽然有所提高,但还有很多不足。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
        《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是学生获得通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通信电子电路系统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和任课教师公认的既难学又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如果课程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课程的兴趣,进而达不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往的一些针对课程的一些改革,由于没有对课堂的教学形态进行充分的改进,导致实际效果不好。结合当前高职类院校对于《无线通信技术》课程如何更好结合职业岗位的项目化课堂教学形态的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尚缺乏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如怎样引导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电子专业领域职业角色之中,并由角色驱使作出一系列反应;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如何恰如其分地提问、讨论、争辩、评析,有效掌控教学过程,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本课题以应用电子专业开设的《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对18届应用电子专业的本课程教学为平台,在原有项目化课堂教学基础上,积极改变原有的教学形态。通过进一步改进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项目化教学、结合以任务驱动的多角色互动教学模型的设计,并要求能充分改变原有课程设计中项目设计脱离实际岗位能力的缺陷。这种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场景的职业性、真实性,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师生间的互动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努力学习,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同时对项目化课程教学形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深层次的探讨,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改思路,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1  改革的内容和目标
        完成对《无线通信技术》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各任务单元的重新设计,改变其教学形态。


        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有效链接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相应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通过任务环节设计体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形态中每一环节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有区分度,并能充分体现学生创新的奖励环节,以此在课堂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要求项目各任务有难和易的区分度,为此必须重新设计各子任务的目标。完成课程相关实训模块的开发和制作。设置难易程度分析表。对于课程的一些难点通过拍摄微视频和制作题目课件并上传网络平台。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很多课堂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训练得以掌握。
        实现一套建立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领域的从理论教学到实训项目开发融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完整的《无线通信技术》项目化课程教学形态的所有环节设计并实施。课程教学要使学生满意度提高,并具有对其它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的指导作用。
2  具体实施方法
        一、设计课堂教学必须统一思想,对相关老师要进行教学形态设计思路培训。设计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以下几点要求:
        1、关于课堂教学参与主体,新的课程教学形态必须要从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2、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新的课程教学形态要从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转变,从学习知识向运用知识转变。
        3、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新的课堂教学形态要从单一向度的“教”向“教学做”合一的立体教学转变,从而实现学生的手、脑、心并用,认知与行动、情感和谐发展。
        4、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新的课堂教学形态要从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案例式、项目式、任务导向型等教学方法转换。
        二、通过对电子行业适合高职学生的典型岗位的调研,围绕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岗位的技能,按照这些能力技能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将《无线通信技术》课程整个教学分为若干个大项目,例如:项目一wifi电路的制作;项目二、红外通信电路的制作;项目三 无线电子门铃制作;项目四、收音机电路制作;项目五 无线对讲机电路制作、项目六、数字语音通信系统制作。学生通过在多个项目上设计,制作,调试,分析完成《无线通信技术》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将以电路制作引出课程教学、强化应用软件技能训练和加强工程意识培养,在实训练过程中,体现需求分析、电路制作、电路实现、测试、结果分析的工程要求。
        三、突出课程的开放性,改变课程考核体系,课堂教学当中引入多种途径考核学生。
3  总结
        本课题是对课堂教学形态设计的关键点进行深层次探讨,要求在满足岗位的技能知识任务外,还增加具体实现职业素养能力的环节。在结合职业素养的工作任务的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的“学生”,而是一个电子企业产品设计制造领域的从业者,是课堂的主体。通过改变教学形态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能让学生增强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智慧教育推进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 郭福春,米高磊.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2] 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J]. 杨波.  科技资讯. 2019(24)
[3] 基于移动通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课程改革与实施[J]. 郭丽丽.  中国培训. 2016(16)
作者简介:徐迅成(1980—),男,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方向),本文为校级教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项目编号:JGYB2020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