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为玉溪打造“两区一高地”提供精神力量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李雪飞
[导读] 玉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本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示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
        李雪飞
        玉溪市博物馆 云南省玉溪市 653100
        玉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记录了本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示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因此要充分发挥玉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民族精神、学习历史文化、推进红色旅游的阵地作用。使人们从玉溪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从灿烂的历史文化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为玉溪全力打造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国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高品质康养旅居新高地提供精神力量。
一是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民族精神的阵地作用。玉溪现有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多个。其中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峨山中学原校址文庙忠义祠,华宁县万松山革命烈士陵园、盘溪镇磨沙塘村小红山革命烈士陵园,江川县革命烈士陵园,新平县“陇西世族”庄园、新平革命烈士陵园、“帽盒山革命根据地”,通海县革命烈士陵园、张盾烈士墓,易门县小街孙兰英纪念馆,玉溪革命烈士陵园、市档案室等等。这些基地,记录了我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自强不息的光辉历程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玉溪卷烟厂、红塔区大营街居委会、聂耳文化广场景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则凝聚了玉溪人民敢想敢干、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史教育,改革创新精神教育。进一步明确我们党今天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是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玉溪打造“两区一高地”的必由之路。
        二是要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作用。玉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荟萃了本土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

聂耳故居、聂耳纪念馆、聂耳图书馆以最全面、最详实的文物、文献资料,利用现代、新颖的陈列展览方式,生动再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光辉的一生,揭示了聂耳及其作品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江川青铜器博物馆,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遗址,玉溪古瓷窑遗址和玉溪市博物馆的青铜厅、古生物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青铜器、古生物化石、青花瓷等文物。这些文物记录着玉溪古代先贤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地球生命的发展轨迹。玉溪市博物馆还适时举办科技成果展、改革开放成就展。如:《文明之光玉溪青铜文化展》、《生命圣地古生物展》、《土火之艺玉溪陶瓷展》《烽火硝烟滇中革命史展》、《技艺传承玉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等。因此,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历史文化、科技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场所,成为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激励他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玉溪市委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是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促进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玉溪是聂耳的故乡,聂耳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声誉,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聂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200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超前谋划,将弘扬聂耳精神、建设生态城市、打造聂耳文化品牌与展示玉溪文明进步的对外开放形象有机结合。打基础、创品牌、树形象,建设了风光秀美、设施完备的聂耳文化广场景区。该景区形成了“一湖、两环、一桥、四区”的空间格局。聂耳文化广场、聂耳音乐广场出水口生态公园和聂耳纪念馆主体建筑群已成为一流的聂耳文化标志性建筑,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场所,许多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节日期间到景区活动的市内外游人云集。聂耳文化广场景区、红塔集团、江川青铜器博物馆,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遗址,玉溪古瓷窑遗址等等既是我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市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并进一步加强建设力度、完善功能、丰富内容、规范管理,使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成为弘扬聂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时代精神的重要阵地,而且成为玉溪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示范性品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