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
中国政法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
摘要:在现在高校的校友工作中,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校友资源无论是在提升高校影响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入改革、传播和塑造学校文化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着眼于通过对现行高校对校友资源利用的问题,分析校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性,为完善校友工作提供可能。
关键词:校友资源 校友文化 校友影响力
在我国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校友的概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现在尚无统一的内涵,但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概念是指包括在校生、毕业生、以前或正在任职的教职工在内等某一个高校的全部人员的总称。现阶段对校友的认识又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一所高校的名片,校友对外展现的综合素质对母校声誉和形象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校友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校友资源是校友基于身份上的认同感,以其自身的知识、价值产生影响力、创造力,为母校带来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影响力,促进并带动母校的发展进步。
正是基于校友资源这样的重要性,各高校纷纷展开对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的探索。现阶段大多的校友资源利用仅仅停留在校友提供的人力和财力支持,缺乏校友文化的建设和校友情感的延续[],导致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校友资源开发的困境
(一)理念认识落后
自20世纪以来,国内各高校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校友会,各校友会和校友部门在高校也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相关的组织不断搭建,校友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但是较国外发展充分的校友工作仍有很大差距,很多高校的领导者没有意识到校友资源开发的意义,没有把校友工作提升到影响学校进步的重要层面,对校友强调索取,缺乏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校友工作和学校的办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碎片化的校友活动作为开发校友资源的形式,没有将校友文化纳入学校文化之中[]。这就导致校友工作和校友资源开发缺乏规划意识,时快时慢,飘忽不定。
(二)校友服务队伍建设缓慢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校友工作部门及校友会从事的人员不足,在有限的人员里缺乏校友工作的专职人士,人员流动性大,而要服务的校友数量庞大,校友工作的经验匮乏,缺乏创新意识,这些都造成了校友资源开发方向和水平受到限制[]。在这个框架下搭建起的全国各地的校友分会也就缺乏队伍建设的规划,有较多的经验积累,但是没有理念的创新和提高,导致“有工作,无体系”的情况出现。
(三)信息化建设薄弱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不断发展,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决定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校友人数众多,个人相关的信息更新速度快,如何让校友信息更能及时、准确、安全地反馈成为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全面、准确地采集、利用、保护信息成为校友资源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校友工作仍然需要依靠传统方式,导致校友信息更新不及时,资料库建立的过程推进缓慢,互联网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这些都阻碍了校友资源的利用。
(四)服务的核心宗旨展现不足
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被狭义化的现象广泛存在,特别是联络校友变成了高校从校友身上的“单方获取”,这有违校友会和校友工作的宗旨。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国家社会往往受限于校友工作部门的职能不能得到落实。而我国很多高校的校友会主要被学校的行政部门所管理,缺乏独立性,校友会是一种依附的存在,这无法激发各校友会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行政力量可以覆盖的范围较窄,校友服务更无法做到全方位覆盖。
二、校友资源的形成原理
校友资源之所以可以产生感召力,最重要的就是由优秀校友的优秀事迹使得校友资源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体系化的校友资源就是一个高校的校友名片。而高校的优秀校友之所以可以唤起校友、在校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共鸣,很大原因在于他们身上的符号价值是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是具有正能量的。区别于普通的校友,优秀校友并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成功”而被定义,而是在成功背后他们被历练产生的精神特质,这些特质是符合人民的认知需求的,当这些特质被宣传、扩散后就产生了影响力。
每一位优秀校友的具有的优秀特质不尽相同,所以这种影响力所作用的领域也有差异,这些影响力可以被不断归纳、凝练,就产生了校友精神和校友文化,校友文化所体现的一定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与学校的校训、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都密切相关[]。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对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意义重大,各高校校友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母校、社会、国家的共同帮助下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校友工作通过正视他们的影响力,对在校生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可以借助优秀校友的资源实现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校友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上文已经提到,校友资源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
它不但可以结合校友的智力成果发挥作用,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实践、思维创新产生影响;也可以与经济资源契合,如校友捐助、校友奖学金;又可以与信息结合,共同构建服务在校生就业创业的资源平台,所以校友资源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举措,谈及具体利用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一)校友资源反哺学校的影响力
校友是学校的名片,校友对外展现的综合素质对母校声誉和形象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校友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校友文化建设更是一所大学文化底蕴的拓展和延伸[]。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中,校友还是支撑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校友资源服务到全员育人的各项事业中,贡献于全程育人的学生发展中,体现在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中,高效利用校友资源,创新开展校友工作能为校友反哺母校、回馈母校打造桥梁,使校友成为实现“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
首先校友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媒介进行宣传,如校友微信群、学校校友服务微信公众号、校友会网站等,认真记录、撰写、分享优秀校友事迹,弘扬学校的精神和品格,及时提供校友和在校生关注的学校信息,弘扬学校的正能量,将校友名片效应作用到学校的影响效应之中。
其次,全国各地的优秀校友为高校起到了“开枝散叶”的作用,各个地方校友会通过凝聚各地校友的力量,对优秀校友们进行发现和培养,整合了地方校友们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塑造学校声誉。
最后,校友资源的开发源自于校友服务,我们的校友工作也必须严格地以校友服务为出发点,秉持着终身服务的宗旨,结合起自己的平台优势为校友发展“搭台唱戏”,在提升校友资源优势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二)校友资源助力学校的人才培养
优秀校友的资源效应还体现在服务于学校的教学育人工作中,如在高校内设置优秀校友论坛,举办优秀校友讲座,讲述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分享优秀事迹,对于广大在校生来说极易引起共鸣。如果校友们的专业化水平高可以参与进高校的课程教学之中,提供与学者不同的视野,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也使学校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备。作为“师兄师姐”的优秀校友们提供的相关建议对广大在校生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他们的榜样带头作用会使校友与在校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校友资源也可以体现在“第二课堂”中,校友企业和校友单位可以为在校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平台和就业平台,在校友的帮助下,在校生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节奏,帮助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些都将不断提升毕业生的质量,为一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营造良好的声誉。
学校的产学研项目同样依托于校友资源。特别是优秀校友在各自的领域具有强的影响力,也是学校产学研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这种影响力可以进行校企合作的平台搭建,也可以推进学校与当地政府、检法等部门合作,校友起到的就是纽带作用,拓宽产学研的相关渠道,不断更新和发展学校提供社会服务的资源。
(三)校友资源塑造学校文化
校友资源能够推进校友文化的形成与学校文化的建设,这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可,有美国学者指出,校友文化的作用可以落实到五个方面:资金筹措、招生就业、提升学校影响力、提供政策素材、协调处理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对校友资源的认识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拓展到智力、精神等多方面[]。校友文化参与协同育人不但符合全员育人的理念,遵循育人规律,更凝聚起社会育人资源,使育人工作更有实效性。而由校友资源开发出的学校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校友资源体现在“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中。这种校友文化和学校文化彰显着校友的榜样作用,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法大学在建校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校友,如热心公益、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援助律师佟丽华,投身荒漠、防风治沙三千亩的检察官喻中升,在抗疫一线接送1000多位病人的湖北校友陈胜等等,他们的身上体现着“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法大校训,彰显着“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法大精神,共同构筑起了校友文化,将这些事迹应用于育人工作,对打造大学精神大有裨益。同时,将这些校友“正能量”融入进较为单一的校园文化后,在校生更能切实地感受到法大文化的传承,比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更加生动。
校友是学校全部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建设发展和校友进步发展、学校的荣誉和校友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紧密相连,而培养校友更是持续的过程,必须形成开发校友资源、传播校友文化的长效机制[]。必须时刻牢记“服务校友”的宗旨,培育在校生的校友意识,建立严密的校友服务体系,让校友在离开母校后也能感受到母校带来的温暖,这也更加符合校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总之,校友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能在做好“服务校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发校友资源是我们每一位校友工作者必须下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参见孟祥瑞,侯丽萍:《开发校友资源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载《大学教育》2021年第5期,第191页。
[2[参见谢晓青:《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载《高教探索》2010第2期,第28页。
[3]参见黄文辉,刘敏文:《一流大学建设中校友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50页。
[4]参见康新荣:《浅论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70页。
[5]参见丁青:《大学校友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载《价值工程》2011 年第 30 期,第295页。
[6]参见王丽萍 邱红玉:《高校校园文化视域下校友文化建设探析》,载《四川戏剧》2021年第4期,第126页。
[7]参见魏署光:《美国院校研究中的校友研究》,载《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年第3期,第73页。
[8] 参见盖逸馨,邢林艳:《校友资源协同高校“三全育人”发展研究探析》,载《思想理论教育刊》2020年第2期,第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