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向阳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高校实际开展钢琴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仍以传统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忽视即兴演奏的教学,长期处于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感受到枯燥,而逐渐对钢琴教学丧失兴趣,导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演奏脱节,进而影响到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这与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的定位是不相符的。因此,各高校需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通过理性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即兴钢琴伴奏教学模式,创造浓厚的钢琴教学学习氛围,奠定优秀钢琴家人才培养的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难点分析
1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的难点分析
1.1教学目标尚不明确及教材选定存在争议
目前,钢琴即兴演奏课程教学目标尚不明确。钢琴即兴伴奏对演奏者钢琴基础弹奏水平、键盘和声、和弦的演奏方法和要点的掌握要求较高。在多数钢琴课程教学中,教师以把学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钢琴人才为目标,在学生毕业后走向不同音乐岗位能够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据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钢琴知识了解得很少,对理论知识掌握得也不透彻,缺少钢琴基础练习,一部分学生甚至还得从头开始学习。在此情况下,钢琴即兴演奏课程是一块试金石,可以对学生的钢琴基础水平、音乐修养和能力进行综合检测。因此,如何利用这一课程综合性来提升学生的综合钢琴弹奏能力值得探讨。音乐专业是对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即兴伴奏”强调没有任何固定形式。这也决定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一门相对复杂而综合性很高的课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但是目前钢琴教材中强调的更多是理论知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专业教材层出不穷,教师所选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高校根据自身不同特征选择适合的教材以及教学流程。
1.2教学模式单一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多为“一对多”的大课或小组课形式,每周课时为90分钟。然而学生个体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其在弹奏能力、视谱能力、和声听辨、节奏把控、风格理解等方面有着先天的差异,“一对多”的授课形式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久而久之,很多能力不足、学习进度跟不上的学生在这种集体授课的环境下就会变得懒惰、消极甚至放弃。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强调的是创造性,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当下的高校即兴伴奏教学中,学生的弹奏能力较为欠缺,对于既定的旋律或者作品缺乏思考和构思,导致弹奏中和声变化不够丰富、伴奏织体太过单一。例如,抒情缓慢的作品从头至尾使用全分解,节奏欢快的歌曲千篇一律采用带低音的柱式和弦,对于长音以及连接句等重要音乐语汇使用上缺少留白、补充、层次、内声部设计等手段和方法。很多学生即便进行了完整正谱的相应弹奏训练,面对相同风格的单旋律作品时,依然无法做到类似弹奏方法、内容上的借鉴。因此,学生在即兴伴奏的训练中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这严重阻碍了他们即兴自主创编能力的提升。
2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有效开展
2.1明确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定位
高校促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途径是正确把握学科定位与性质。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以及专业学者等,都深刻认识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在学生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钢琴即兴伴奏应当与传统的音乐教育相区别,既包含传统音乐教学的优点也要有符合钢琴即兴伴奏个性化特色的部分,并逐渐成为一门比较完善有一定独立性的专业,形成个性化色彩鲜明的学科体系。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才能以更专注的精力展开钢琴即兴伴奏课堂教学活动,促使教学的有效发展。
音乐教师需要正确认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有关即兴伴奏的理论知识,引发学生对于即兴伴奏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结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逐渐确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定位与基本性质,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2.2加强学生自身对基础知识与伴奏实践融合能力
为提高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更关键的还是要教会学生灵活使用基础知识的方法,有效融合基础知识、伴奏和声以及伴奏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与当前的教学需求相匹配。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多种调试音节时,除实现基础水平的提升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即兴伴奏,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乐曲的曲调与风格色彩进行合理有效分析,通过这些途径,会让学生在选择和声伴奏织体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得提高,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3尝试新型教育教学形式
传统集中授课及个别指导的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为避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以网络教学为例,首先,在课余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选择的歌曲进行分析与探究,对不同歌曲的音响效果进行对比,熟练掌握以上几种音型的即兴伴奏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与之相似的歌曲,进行编配与弹奏。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音乐欣赏分析,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优质的音乐网络资源库,比如中国课件站、中国音乐教育网、中国教师资源网等,学生在学习期间既可拓展知识面,又能学习到较多学术前沿知识。在网络课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声像一体、视听结合以及资源宽广等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个人网页,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网上交流。最后,对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结果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模式,将其他理论课程压缩,增加钢琴即兴伴奏实践教学时间;二,在教学期间举办即兴伴奏相关活动,比如演奏比赛、知识竞赛等;三,把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歌曲作为即兴伴奏考试的要求,并且在考试内容中体现出来;四,教师在教学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将分析成果应用到网络资源建设中。
2.4注重学生即兴练习,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更多的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忽视实际的表演经验教学,使得部分学生虽然在理论和技巧上过关的,但面临舞台表演时,经常会出现怯场等情况。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尽量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即兴创作和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通过音乐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为后续的钢琴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铃儿响叮当》这首钢琴曲为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能力,挖掘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一组学生弹琴、一组学生唱词,还有一组学生使用乐器进行伴奏,通过多人共同演奏来进行即兴的编曲创作。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音乐,因而教师可以将课堂进行拓展,带领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演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还可以丰富舞台表演经验,从中不断提升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掌控能力,从而减少学生在舞台上的紧张感。尽量减少演奏失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增加对音乐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3结束语
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近年来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各高校钢琴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转而寻求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本文结合当前教学困境,提出了几点实施策略,希望可以为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方式探究[J].北方音乐,2019,(008):178+180.
[2]卢运海.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有效性提升有效路径分析[J].作家天地,2020(01):170-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