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沙
南京传媒学院
摘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作为公立大学补充的民办高等院校应当抓住历史机遇,匹配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策略,承担更大程度满足经济社会多人才多规格、多样化需求的责任。民办高校所开的法语专业也应当探索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径,面向行业,产教融合,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力的应用型法语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法语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行业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疫情期间,互联网的重要性再一次得到了体现,远程办公、网络教学、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概念成为这一时期的热点词汇。在流量为王,数据爆炸的网络时代,结合后疫情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民办院校对法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路径的探索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截止到202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陆共有15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法语专业,一万余名在校生学习法语专业,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群体。其中,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为代表的老牌公立大学,凭借其学术、师资、生源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在法语本科生培养阶段处于领先地位,而民办院校则往往处于跟随状态。2010年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的差异化发展。此外,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5年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对法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对人才的法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学术型人才不同,应用型人才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是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其中,外语类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点是其职业性,侧重知识的应用:他们应具备很强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用外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2。因此,在当这一前历史背景下,传统公立院校法语本科偏重学术的课程设置,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经济生产的多元化要求。民办院校应该抓住发展机会,将法语专业教育与垂直行业相结合,快速打造面向行业、面向就业、面向创新、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填补法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缺项。
为了达到相应培养目标,民办高校可以调整其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将法语与行业进行融合,开设创新融合专业方向。设想一:法语跨境电商。法国、比利时、加拿大魁北克、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法语人口众多,市场庞大,对于中国商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尤其是非洲,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化,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已经进入了非洲的千家万户,很多非洲人有购买中国商品的需求但苦于没有渠道。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在非洲的发展与普及或将打开中非贸易的新局面。视频直播软件在全球的走红也将使得直播带货、网红经济成为全球化的现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法语主播进行国际带货,成为国际网红。在法语平台专业课的基础上,设置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网络主播、消费市场研究等行业课程,将学生培养目标设置为懂法语的营销人才,将助力中国商品走出去,为下一个风口输送新鲜血液。设想二:时尚法语。作为时尚代名词的法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时尚品牌和最正宗的时尚文化。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时尚文化传播者、时尚摄影师、时装买手等时尚从业者。除法语专业课外,课程设置中可以加入品牌传播、时尚媒体采编、海外市场调研等行业课程。
法语专业与垂直行业融合对师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拥有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以及学校其他院系的跨专业培养。近几年来,很多高校刚开始设置应用型法语教育的实际科目,但由于发展历程并不长,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口的应用型法语教师资相对匮乏,很多双师制型法语教师以及优秀外籍行业专家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性很大。这要求高校在招聘中应该尽可能的拓宽视野,需要吸收有经贸、法律、新闻、旅游等领域从业背景的法语人才。与此同时,现有的法语教师需要尽快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迅速完成转型。
行业实习基地建设是法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民办高等院校应加大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积极促成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在实践基地的筛选中,应当注意企业与专业的匹配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就业,尽可能选择专业匹配度高、成长性好的公司,为学生把好第一关。在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高校应该与学生和用人单位保持双向沟通,及时获取反馈,以便调整培养方案和改进教学策略。对于优质实习基地,要建立长期合作的合作关系,同时发挥高校的知识优势,促进地方和行业经济的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危机论证[J].普洱 学院学报, 2018,34(06).
[2]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