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 胡伟
山东省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自主乐学的主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习能力。我国基础教育始终把自主教育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自主教育成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策略,中心是自主。自主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综上所述:学校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担。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面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全面育人。笔者所在学校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自主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提升,致力于构建“自主教育的全面育人体系”。
一、核心概念界定
“自主教育的全面育人体系”的含义
自主教育是培养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自主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是教育实践,又是教育目的。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一直致力于“自主教育的全面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3·2·1”全面育人体系。其中,3 是指大三模式,即“引领·自觉·成功”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自主·精细·人文”启明德育模式;2是指二大体系,即“自发·多维·开放”启明课程体系、“自我·分级·多元”启明评价体系;1 是指一个 “诚·爱”核心文化域场。该育人体系以自主教育为统领和基点,以全面的培养手段为育人策略,全面的受教育者为育人主体,全面的发展为目标指向,聚焦育人。该体系中各项具体实践和理论,皆由“自”而发,“自觉”“自学”“自主”“自发”“自我”,着眼于充分尊重师生生命状态、生活需求,将爱心作为放射师生“自身”与生俱来的光芒和需要。力求实现学生从智育到德育,从德育到美育,从课堂到课程,从课程到评价,从知识到文化的全面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自主教育的全面育人体系——“3·2·1”育人体系是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构建的具有全息特征的全人育人体系。
1.注重自觉、自学、自主的三大模式。“引领·自觉·成功”教师培养发展模式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该模式的研究以教师现有的发展水平为起点,致力于为每一位教师指明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规划教育人生不断走向成功的阶梯。该模式使“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追求”,从而唤起每位教师的生命自觉和成长欲望,破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难题,找到教师职业幸福的密码,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从学生的原认知入手,通过对事物现象、情景、文本的原始理解与解读、质疑,产生自我思维冲突,从而产生探究的冲动与欲望。通过自我突破,通过对学、群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解决问题,不断释疑解难。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的意思,强化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自主·精细·人文”启明德育模式的研究,紧紧围绕学生的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而精心设计育人全过程。
该模式通过全面、系统、动态、立体的设计,明确育人的核心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方法与过程,涵盖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育人内容,形成高度融合的育人体系。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指南,班级育人的抓手,学校德核心内容。体现德育工作的多维化、生活化、生态化的育人过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让德育回归到教育的中心。
2.张扬自发、自我的二大体系。“自发·多维·开放”启明课程体系的研究,是践行新课改的基本要义,来自于广大教师多年来的教育思考与积淀,来自于对新课改的把握与实践心得,来自于莘莘学子日益觉醒的生命意识,转化为课程思想、课程体系。实现教师职业成长的二次飞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意识、探究意识、大局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自我认识与规划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植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自我·分级·多元”启明评价体系的研究从教师的自我诊断与反思、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以“自我”为起点,通过系列评价从而不断的反馈、反思、反省,使教育、学习行为自我发生、师生自我发现、生命自我发展。该评价体系的成功构建,起到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指明个体与群体努力的方向,保障教与学行为合理性与合规律性,激励师生成功、成长的欲望,培养独立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培植求真务实的工作与生活作风,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彰显自身文化底蕴的一个文化——“诚·爱”文化。“诚·爱”文化是来自于学校建校之初确定的办学价值追求,就是学校的校魂——“诚·爱”,“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立人之本;“爱”是人性最根本的一种属性,是人性的光芒,也是人性最迫切的需要。旨在种下了核心文化的种子,并用心哺育、用情温暖、用智慧扶植,使之成功的萌发、茁壮的成长、顺利的开花,成为学校的文化内核,成为全体教职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解决了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种问题,形成了高度统一的价值观。
三、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
自主教育的全面育人体系,是在自主教育核心育人理念下探索、构建的六个“全面育人”的现实落脚点,是让自主教育理念在乡村基础教育学校落地生根,将理论实践化,加深对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基本理论的透悟。努力培养自觉,引导自学,张扬自我。最终实现教育从方法走向习惯,从习惯走向自觉,从自觉走向自我,从自我走向群我,从群我走向文化引领。
2.实践价值
(1)自主教育全面育人体系追求操作性、层递性的特色。形成了三大模式、二大体系、一个文化价值系统的相互借鉴,相互促进。通过全面、系统、生态的育人过程,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搭建了平等、丰富的自主发展平台和创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持久的发展能力,养成会学习、会实践、会生活、会创造的终身发展需求的自主发展能力,抵达了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启动成长内因。
(2)自主教育全面育人体系力求包容性、整体性的特点。有利于整合学校各个层面的工作,从而使学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在实践层面上构建成了一个成熟的、成品的、成功的、成型的全面育人的实践操作系统,让自主教育的全面育人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师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3)自主教育全面育人体系本着从人性出发、关注师生人文特质、指向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原则,寻求激发师生的生命能量的有效方式,唤起学习、成长欲望,使工作、学习成为生活需求与自然常态的理论化的实践系统。树立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的发展观,深化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和特色教育,促进教师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注: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
课题编号:2019NG359
课题名称:自主教育的全面育人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