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俭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663
摘要: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讲分数较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都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习习惯、沟通能力、理解能力、竞争规划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一个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本文以学生管理视角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提高 综合素质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通过20年的扩招政策,接受高等教育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考分数成为接受本科或者专科教育的分流标准。成绩较低的学生不得不选择高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以2020年广东高考为例:总分750分,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仅为160分。这些分数较低的学生聚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和氛围。
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分析
(一)眼界狭隘,未来规划不明朗
以笔者所带班级所做的访谈调查为例,笔者带7个班约350人,在各班抽取5人进行了调查,80%的学生对学校的硬件设备、配套设施比较关注,其中最为关心的是宿舍设备建设和学校餐饮条件。仅有3人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比较重视。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学习的兴趣较低,8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消耗时间。学生将更多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外兼职中。由于自身知识和技能储备较低,学生只能从事发传单、节日促销、饭店服务员等兼职类型。学生只关注挣钱,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没有清晰的认识。
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00后,比起上一辈,他们更重视物质享受。在笔者所做的访谈调查中,超过95%的学生开用了支付宝花呗。他们都是通常为了购置“苹果”电子设备、高档穿搭以及化妆品,更或者是游戏装备。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与攀比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校园贷”的道路。有的学生因校园贷无力偿还被迫辍学,更有甚者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文化素质偏低,综合素质发展较差
以笔者所做的调查访谈为例,超过90%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更有甚者出现迟到、旷课违纪行为。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中手机作伴、课后不巩固、考试不在意、考证不积极。学生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过低,学生会将宝贵的时间花在谈朋友和社团建设之中。
高职院校学生功利色彩较为浓重,政治觉悟和敏感性不高。常常表现为不关注国家大事政治新闻、入党动机不纯、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欲望不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够严谨。打架斗殴发生的频率明显高于本科院校,学生抽烟现象普遍、不文明用语也较为普遍,在言行表现上与本科院校学生也存在一定差距。
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讲座的积极性也不高,学院举办的很多活动都需要辅导员或者班干部强行安排才会有人参加,有的班级甚至出现全班抵制文体活动的行为。 高职院校学生个性特长不够突出,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少之又少。
(三)高职院校学生身心问题日见突出
高职院校学生不怎么重视体育运动,学生体质普遍较弱,由于缺乏日常锻炼,大学生体能测试不及格的学生逐年增多。学生宅在寝室,足不出户点外卖,一心一意打游戏。眼睛近视的人人数较多,胃病的发生几率也很高。女生因为“痛经”请假的人数居高不下。
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很多人对自己存在消极负面的心理,认为即使自己用功读书,一张大专毕业证在很难在社会找到心仪的工作。于是他们放弃努力,浑噩度日。人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法则之间的矛盾导致某些学生心理失衡。一方面他们渴望成功、有所成就,另一方面又持自我否定的态度,不断在追求自我和放弃自我之间徘徊。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每届新生入学都会做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每届学生中有10%左右的学生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每年呈上涨趋势。
二、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低下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原因
高职院校学校的的生源比较复杂,有中职学生、有重返校园的社会人员,甚至还有初中生。大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不够重视教育,无法给予子女很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有些学生从小作为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很少得到父母关爱,缺乏对人的基本信任。
有些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单亲家庭、离异家庭、重组家庭会对学生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导致消极负面的人生观,缺乏努力上进的动力。消极悲观导致失败,失败又加剧消极悲观,长此以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学校原因
部分高职院校管理理念和方法滞后,“以管理者自居”的模式为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虽然为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效仿本科院校,授课重理论轻实践,未能形成院校发展的特色。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车间”,不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准入门槛比较低,部分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师资队伍的不合理、不健全、不稳定对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冲击,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建设和发展也就会产生影响。
(三)社会原因
在人浮于事的大环境下,学历成为人才选拔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高职院校学生手持一张大专文凭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也无法得到亲人由衷的肯定。市场经济体制利益最大化原则带来了金钱至上和功利主义。缺少稳扎稳打的工匠意识和劳模精神。以笔者所带的工程造价班为例,2018年入学45人,截至目前退学6人,退学率为13%。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3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可有为。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和塑造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低下绝不仅仅是学生滋生原因造成的,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需要负责。高职院校必须打造出积极正面的形象,在吸收借鉴兄弟院校的基础上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带动学生改变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以更积极向上的姿态面对学业和未来。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途径探析
(一)“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落地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自我实现要求的个体,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以人为本,应该从实际的做法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落实。尤其是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时,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使得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真正参与者,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要把握学生的切实思想和感受,逐渐形成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的氛围。笔者所在学校,实行辅导员助理制度。通过学生的参与,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落实。
(二)从学校层次加强对学生管理人员的重视
对于一所发展中的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始终要并驾齐驱。当学生管理人员的稳定性成为发展中的瓶颈时,如果能在管理和激励措施方面调动学生管理人员积极性,让学生管理人员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感到更好的自我评价,则反过来会促进整个学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学生管理部门的流动性最为频繁。学生管理岗位的职责广泛,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考核体系也最为严苛。因此,制定可行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管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有一定意义。学校也应重视学生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定和培训进修。为学生管理人员搭建更广阔的的平台,提供更有利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调整管理模式,教学合理化安排
学生的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3-4和5-6节,这就很容易导致1-2节学生赖床睡懒觉,学生无法有效利用一天中最好的时间。学校的讲座和活动同场设在放假之前的周五下午,很多学生因为回家等种种原因与活动错过。教学管理改革是促进学生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这种不太合理的时间安排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个性突出,在管理模式上也应摆脱与学生“硬碰硬”的相处模式,提高自身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把管理落实到深处,做到内涵化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20)
[2]张建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教学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7(02)
[3]朱萍.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策略与途径[J].中国培训.?2014(08)
[4]张馨,罗光俊,冉琴琴,吴瑾,欧春霞.基于教师评价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07)
作者简介:张耀俭(1993——)性别:男 民族:汉籍贯:山西晋中职务/职称:无学历: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单位所在省、市,单位邮编。(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293号。510663)